连载丨2023年全国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领域典型案例集(三)
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创新服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落实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要求,根据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2023年工作要点,为总结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强化示范引领,中国不动产官微推出全国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领域典型案例 案例1:广西南宁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 ,打
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创新服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落实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要求,根据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2023年工作要点,为总结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强化示范引领,中国不动产官微推出全国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领域典型案例
案例1:广西南宁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 ,打造“四办”新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登记模式,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打造“线上办、一次办、省心办、跨域办”服务新模式。
科技赋能“线小时不打烊”登记模式。南宁市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托部门间数据实时互通共享,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行“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办理模式。二是推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亮证服务。南宁市作为全国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试点城市,积极推进电子证照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智慧服务,实现登记信息指尖查询、亮证扫码应用。群众可在办理工程规划竣工验收、户籍办理、子女入学、银行抵押等事项时实现电子证照扫码认证应用。
整合环节“一次办”。一是建立不动产登记“1+N”体系。整合不动产登记(即“1”)与关联业务(即“N”)流程,使申请人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时可同步申请办理水、电、网络、有线电视的开户、过户业务,实现“一网联办、零审核”;推出存量房合同签订、转移登记、缴税业务“三合一”服务,将存量房合同签订、缴税纳入不动产登记环节集成办理,从“跑N次”变为“跑1次”乃至全自助网上办理“零次跑”。二是升级“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在原有“邕e登”平台办理抵押登记业务“全程网办”的基础上再次升级服务,打通不动产登记系统与金融机构系统,申请人在银行业务系统即可实现抵押登记,真正将抵押登记“延伸至银行”。
节约成本“省心办”。一是压缩时限,全面开展“多测合一”改革。按照“一类事项一个部门统筹,一个阶段同类事项合并办理”的思路,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的“多测合一”改革,将原有各阶段的16项测绘业务整合成4项,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在“邕e登”平台开通相关业务线上办理功能,助推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二是流程优化,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为破解“痛点”,打造新建商品房“即核即办、交房即交证”服务新模式,结合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主动给新建商品房工作“加压”,优化办理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将登记时间节点提前,做到“交房即交证”。
范围升级“跨域办”。“24小时不打烊”网上登记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提升登记服务覆盖面,将可异地办理的登记业务类型、受众层面、地域范围升级扩容,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区通办”“跨省通办”。目前,已有678家金融机构签订综合服务平台使用协议,其中,广西区内619家,广西区外59家,覆盖福建、重庆、广东深圳等多个城市。同时,广西区内14个城市以及海事法院已打通不动产网络司法查控服务,线上能自助办理不动产查解续封登记和查档服务。
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全区通办”“跨省通办”,全流程网上办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以来,南宁市96%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可通过市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电脑端、手机端和自助设备办理业务,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区通办”、“跨省通办”和全流程网上自助办理。截至2022年8月底,南宁市已累计生成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电子证明500万份,剩余4%的登记业务线下即来即办。
构建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跨部门一体化服务机制。自该模式推行以来,全市(包括6个县、市、区)共141家开发企业实现了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涉及楼盘项目107个,楼栋数量783个,改革成果惠及10万群众,极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山西省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建设,推动不动产登记领域创新改革,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建成覆盖全省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
创新省级统建,模块开发模式。考虑到各地市信息化建设基础强弱不一等客观因素,山西省自然资源厅采用“省级统一建设、市县接入使用”的模式建设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联通全省所有登记机构业务系统,实现所有市、县业务办理类型、办理方式、操作体验均无差异,打造全省不动产登记线上办理模式同频共振。另外,省级系统采用“单元设计、模块建设”的思路,方便系统后续开发新功能模块;先进市、县可以调用省级系统现有功能,支持各地建设标准更高、流程更简、功能更全的本地化系统,提升系统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建成多平台应用,适应不同场景。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建成手机端、电脑端、银行端和中介端四个使用端口。手机端和电脑端分别依托“三晋通”App(手机应用)和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持查询、预约、线上缴税、二手房转移登记的网上申请及办理,实现群众线上一次性提交资料、各部门并联审核的全新模式;银行端支持办理抵押登记(首次、注销)、预告登记、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的申请及办理,办事企业和群众在银行营业网点就可实现“一站受理、全程网办”;中介端支持办理房屋转移登记业务,打造中介端录入核心信息、群众核实确认的办事模式,减轻群众操作负担,提升办事体验。
集成先进技术,提高登记效率。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集成了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证照等技术,实现了在线核验身份、在线提交材料、在线签订合同、在线缴纳税费、在线生成电子证照、证书邮政寄递等功能,做到了“申请阶段不用跑、纸质资料不提交、群众一次都不跑,随时随地可办理”。
协同金融机构,发挥系统潜力。与各国有大型银行、政策性银行、地方银行合作,依托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采用省级“总对总”直连的方式,打通银行业务专网与不动产业务网数据通道,实现接入银行所有网点与全部不动产登记机构数据互通,实现不动产登记窗口在全省重点银行窗口延伸“全覆盖”,打破地域限制,抵押业务全省通办、异地可办。
手机端业务“全程网办”“一次都不跑”。依托省政府“三晋通”App,山西省持续优化、拓展系统各类功能,目前已正式上线电子证照、网上缴费、证书邮政双向寄递等功能模块,开启了群众办理部分业务“一次都不跑”的全新模式,实现了群众可以远程、异地、“不见面”办理不动产登记。2022年3月23日,山西省电子证照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电子证照省内全覆盖,每办理一笔登记业务都将同步生成一本电子证照,企业、群众可以通过“三晋通”App查询,或通过“山西省政务服务网”下载使用。2022年3月16日,运城市发出全省首本“全流程网办”的证书,办事群众在家中提交申请后,邮政公司到卖方家上门取旧证书,并将新证书送到买方家,实现“一次都不跑”。
银行端业务“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山西省将不动产抵押登记部分业务由办事大厅延伸到各银行营业网点,在银行建立了一批不动产登记党员先锋模范服务站点,实施全省重大项目不动产登记“合作专班”机制,办事企业和群众在银行营业网点就可实现“一网通办、一站办结”,大幅压缩了企业融资和群众贷款全流程办理时间。
抵押业务“异地办理”“全省通办”。2021年5月12日,山西省发出异地办理、全省通办的首本抵押登记证明。“异地办理”打破了地域和行政区划的限制,省内不同登记机构之间互联互通,登记业务可远程异地办理。“全省通办”实现了省内任一银行网点均可通过省级系统申请全省范围内的业务,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负责登记。
海南省以“全岛同城化、全省一盘棋”为目标,大力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出台《关于印发全面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现线上线下双轨制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实现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随时随地可办、异地可办。
建成全省统一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海南省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海南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运用身份认证、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互认。采用“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登记模式,推动不动产登记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提供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入口,实现网上预约、登记申请、信息查询等服务事项,线小时“不打烊”的数字不动产登记,实现“移动”办事,全域“网上随时可申请”。
推进“一窗受理、并行办理”。通过税务、住房城乡建设、公安、市场监督、民政、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海南省实现用户提交一次申请、上传一次资料、缴纳一次费用,即可“一次办好”不动产登记业务。通过提供网上申请、受理服务,社会公众可足不出户完成不动产登记申请,包括服务网点选择、业务申请、登记预审、在线缴费、电子证照下载等功能。这就形成了简洁、轻便、向导式的公众服务体系,提升了登记的便捷性。
拓展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应用。通过省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海南实现全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查询,可办理电子证照下载等业务。金融机构可查询抵押物的状况,包括是否存在抵押、查封、异议等情况。
推进测绘成果共享应用。海南省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与省共享交换平台进行对接,获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竣工备案报告等成果材料,应用到不动产登记过程中,避免进行重复的调查和测绘,提升登记工作的效率,便于共享查询和追溯。
政务服务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政务服务信息共享应用,海南省加强了不动产登记与各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方便了办事群众,减少了相关资料重复提交,显著提升了不动产登记工作效率。
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提高登记时效。海南省通过一次申请、一次收取资料、一次性数据录入、信息实时共享,实现不动产登记、纳税、交易相关业务“一次办好”,满足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不动产登记办件申请和预约等业务需求。
推进不动产登记材料电子化。海南省运用电子签名、人脸识别等技术,在线签署电子申请书、电子询问笔录等文件,系统存储电子版登记申请书、询问笔录及用户上传的其他登记材料,推进不动产登记材料的电子化。
广东省东莞市以“数字政府”建设为路径,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依托科技赋能,攻克机制壁垒,持续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成果,深化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不断优化便企利民服务举措。
创新并深化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东莞市持续推进区块链、人脸识别、电子合同、电子签章、信息共享、生物认证等技术应用,实现商品房限购查询、签订合同、预告登记、预告抵押、计税纳税、首次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和民生服务等“一件事”“不见面”全程网办。企业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全天候在线办理多项业务,零跑动、零纸质材料提交,结,寄证上门。
推进抵押登记智能辅助办理模式。企业群众可在市内39家银行(金融机构)共294个便民网点在线办理抵押登记,当天申请当天办结颁发电子证明,从申请抵押登记到银行放款最快的只需4个小时,省内异地银行可通过“不动产+金融”系统实现跨区域在线申办。新建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实行区块链存证,审核通过后银行可第一时间获取区块链上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直接“凭证放贷”。
推行线下“五个一”莞家服务模式。在市民服务中心不动产专区开设企业优先窗,整合优化不动产交易、登记、税务、民生服务等业务,企业间存量非住宅交易无需网签备案,实现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个环节、一个工作日办结、一人互动、全市通办”,批量、复杂业务由专人提供全程指导协办的“莞家”服务。打造“不动产一天办”品牌,企业群众通过线上网办渠道或线下市镇政务大厅办理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实现“综窗办理、最多跑一次”乃至“全程网办、足不出户”,纳税及水电气网等民生服务“一网通办”。
实现个人商品房交易登记业务全程网办。以新建商品房签约、预告登记、抵押预告等业务为例,由过去跑动18次、提交22项材料、平均耗时20个工作日,压缩至零跑动、零纸质材料提交、1个工作日办结。房地产项目从开售到银行回款时间由过去6个月压减至1个月即可回款九成以上。开发企业在线办理商品房首次登记后,业主即可微信办理转移登记,所需时间由过去的两年压缩至“交房即交证”。二手房买卖双方无论身在何地,随时可在线办理交易过户,只需动动手指,纳税和水电气网络固话电视等相关业务一次办结。2019年7月1日部分业务实施全程网以来,今共办理37.82万宗;2020年4月启用微信公众号掌上以来,共办理不动产登记近11万宗,“指尖”已成为业主办事首选。
抵押融资最多跑一趟银行、全网办。便民服务网点遍布市内绝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并依托区块链技术推动抵押登记和抵押预告登记全天候网上办理,解决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等痛点。市内农业、招商、民生、浦发4家银行实现4小时放款,大幅压减融资周期。2019年8月实行“不动产+金融”网办抵押登记以来,共办理12.36万宗,平均办结时间仅2个小时;2020年11月推行全天候网上办理以来,共办理业务5.38万宗,涉及金额约1461.85亿元。2021年11月起实现全市商品房抵押注销登记及其关联前置事项可全程在银行便民窗口“一窗办结”,无需再跑登记大厅办理。
其它登记业务全面提质增效。企业群众通过线上虚拟窗口和市镇两级政务大厅办理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可线上全程网办、线年全市不动产登记业务近八成实现一天办结,高频业务一天办结率为99.6%。在市民中心开设“企业优先窗”,企业不动产登记全程只跑1个窗口、只交1套材料、只需1个环节,无需网签、无需预约,复杂、批量业务由专人指导协办。2021年1月以来,企业优先窗已为企业便捷办理登记业务7747宗,涉及金额约392.38亿元。东莞、珠海、江门、佛山实现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跨城通办”,企业群众身在异地即可通过在线申办平台或“跨城通办”窗口,便捷申请办理另一座城市的登记业务。
广东省江门市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破解港澳居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关办事不便的难题,创新“跨境办理”改革措施,联合市政数、住建及税务部门,深化运用“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搭建江门、香港、澳门三地便利化办事桥梁,通过“数据线上走”,畅通“零距离”跨境登记服务渠道,推行不动产登记离岸远程智能辅助办理。
共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渠道,“不出关”实现跨境抵押登记。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相关金融机构签订“跨城(境)通办”合作框架协议,港澳居民可以通过合作共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渠道,就近在本地区的相关签约银行,一站式向江门市不动产登记机构提出抵押登记或注销抵押登记申请。港澳银行收取申办材料后,通过银行内部专线发送至中银江门,中银江门通过“政银系统”在线向江门市不动产登记机构申办抵押登记业务。江门市不动产登记机构实时线上进行受理、审核及登簿。登记完成后以快递方式向收件的相关银行发放不动产权证。
窗口前移,转移登记业务实现境外电子延伸。一是就地办理,减少港澳居民往返内地的时间和费用。在香港五邑总会、澳门同乡会设立“江门—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依托智能终端设备,突破传统行政区域限制,将“不动产综合受理窗口”搬到港澳地区,打造微型“不动产登记业务办事大厅”,让港澳居民在港澳本地就近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切实为港澳居民和企业提供便利。二是远程辅导,实时提供交互式个性化服务。港澳居民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即可实时远程对接江门市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窗口,通过语音视频与窗口人员“面对面”交流咨询、办理不动产税证业务,享受零距离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三是操作便捷,最大限度精简办理流程。在窗口人员实时视频辅导下,购房人通过智能终端设备点选办理业务、上传身份证明、商品房买卖合同编号和家庭成员信息,即可完成申报纳税和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全程无需提供合同、查房查册等相关证明,电子税票即时出具,并可继续选择申报电子证照,或者证照邮寄到家,实现不动产缴税、登记零出关、免跑腿。
实现跨境不动产登记零出关、免跑腿。实施不动产登记离岸远程智能办理,有效打破不动产登记事项只能在属地办理和取件的局限性,港澳居民和企业可“不出境”就近办理登记业务,大大节省时间成本和办事费用,有力提升跨境登记便利度。
实现登记资料“零收取”。实施不动产登记离岸远程智能办理前,港澳居民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最多须向税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提交3套31份材料。实施改革后,通过数据共享,缩减精简资料为“一套2份”,一些业务类型实现“零收取”。
助力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通过“非接触式”跨境缴税服务,既为江门—港澳三地企业和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办事渠道,又更好地助力地方政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格局,有效优化江门市乃至大湾区营商环境。
江苏省连云港市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精品“一件事”改革力度,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江苏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11号),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立足民生、服务全市为目标,打造了具有连云港特色的“线上苏小登·连云港云证达”服务品牌。
推出不动产交易登记“三减”举措,便民惠企办实事。以“线上苏小登?连云港云证达”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出不动产交易登记 “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三减”举措,加快提高“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水平。一是精简业务流程,完善微信、手机APP、自助查询机等网络服务载体功能,优化不动产交易、登记、税务办理流程,实现不动产交易、登记、税费网上“一窗办理”,二手房交易转移登记“马上办、网上办、零跑腿、不见面”。二是精简收件材料,完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可以内部获取、部门间流转的材料不再要求提供。协调银行、开发商、中介等机构,合并多个合同,形成合同表,实现合同电子签章、线上传输,减少“重复”材料和“跑腿”次数。三是创新服务举措,在“我的连云港”APP中完善“港城不动产”模块服务内容,开通线上委托、视频认证功能,为身处外地的群众解决授权委托问题。
建设以“一套系统,服务全市”为总体框架的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办事”平台。持续推进“线上苏小登·连云港云证达”服务品牌建设。5月28日正式上线连云港市不动产登记全市网上“一窗办事”平台,并接入全国平台,为开发商、银行、个人等各类用户提供线上“一窗办”。平台推出4大模块15项服务,实现连云港市三区三县共15项不动产登记服务事项进驻,覆盖存量房转移登记,商品房预售、抵押预告登记,抵押登记,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等实用功能。
进一步深化数据共享集成应用,全面推进线上登记无纸化。连云港市不动产登记将省厅提供的31个共享接口与不动产登记业务系统进行嵌入式开发,实现了信息查询核验。在巩固已有共享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共享内容,持续拓展信息共享部门,积极对接市政务办大数据中心,大幅提升联动水平,力争完成“应享共享”。深化与税务部门的信息交互,实现线上核税缴税,自动获取电子税票。打通与金融机构的共享交互,实现电子签章互认,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章、电子申请材料、在线支付等技术手段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等业务“不见面”“无纸化”办理。
平台大集中,区域全覆盖。“一窗办事”平台上线以来,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房产交易登记高频事项实现“零跑动”。用户群体实现金融机构、开发企业、中介、个人4类全覆盖,累计26家金融机构、39家中介机构、89家开发企业入驻网上“一窗办事”平台,累计服务23万人次。
材料更精简,业务更顺畅。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外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开发企业等可以通过“一窗办事”平台提交登记申请、上传申请材料,不动产登记审核人员内网审核,审核登簿后,相关金融机构和开发企业即可“足不出户”下载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自2021年5月28日全市网上“一窗办事”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为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开发企业提供办理业务45211笔。
助力疫情防控,实现登记不出门。自3月份以来,在线上办理高频事项中,办理抵押类型业务共计23561件,其中线件,不动产抵押登记线%;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业务7694件,其中线件,上线%。在业务总量稳定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业务申请人往返办事大厅次数,有效缓解办事大厅的疫情防控管理压力,刷新了不动产登记服务的速度和温度,增强了群众和企业获得感和幸福感。
湖北省襄阳市在实现不动产登记“指尖办,云上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通过不动产一体化登记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扩大“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登记,实现“跨域办,属地登”“就近办,马上登”升级创新服务模式。
指尖办,云上登。襄阳市不动产登记2019年开通“网办”,建立了全流程“网办”服务大厅,打通了15个数据平台,同步获取住建、民政等9个部门11项信息数据。在12类40项登记业务中,开通“网办”的有3类8项高频登记事项,如商品房转移登记、二手房转移登记、抵押及抵押注销登记等,从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再到缴税缴费,实现登记资料免提交、全流程“一网通办”。群众只用动动手、扫扫脸,“网办”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即时核准税率税额,群众缴费后即时生成不动产权电子证书,让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就“像网购一样方便”。截至目前,襄阳市“网办”登记业务20余万件,“网办”率达到80%,高频事项“网办”率达到95%。
就近办,马上登。襄阳市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开通后,所有上线登记事项统一办件标准、统一办理流程、统一办理时间、统一收件材料,带动各县市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对于“全市通办”登记业务,襄阳市坚持“属地登记”法定职责,依法统一明确责任划分,做好登记资料归档。襄阳市本级和7个县市区域的企业和群众可在全市任一地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就近登记不跑路”,大幅降低成本。目前,襄阳市除首次登记、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林权类登记外,37项登记事项已开通“全市通办”,所有涉税事项实现异地缴纳税费、一站式服务。
跨域办,属地登。襄阳市通过“襄十随神”不动产一体化登记平台建设,推进不动产登记系统整合统一,打破了不动产登记属地管理的障碍和地域局限,企业和群众可在湖北省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神农架林区4地21家任一不动产登记机构线下窗口申请登记,无须前往不动产所在地申请即可办理登记。同时,可通过该平台实现4地21家不动产登记机构“通办”土地及房屋查封登记、土地及房屋轮候查封登记、土地及房屋解封登记、土地及房屋续查封登记、土地及房屋抵押权首次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夫妻间更名)、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土地及房屋权属证书补换证登记等9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并可实现登记信息查询业务。
登记服务更贴心。“襄十随神”跨市通办、“全市通办”的全面开通,切实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因区域限制或无法网上办理的业务导致“来回跑、效率低”等问题,还极大地方便了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登记需求,大大节省了办事群众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成本,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
营商环境更优化。“襄十随神”跨市通办、“全市通办”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加快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了襄阳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良好互动机制。同时,减少各地登记系统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建设与运维成本,提升大数据管理效率和使用水平,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安徽省芜湖市根据国家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部署,以及省、市关于推进“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打造智慧政务服务新模式工作要求,多部门协同,积极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开展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全流程“掌上”办理。
优化“掌上申请”流程。“全程掌办”依托“皖事通”App(手机软件)不动产登记服务专题,在实行不动产交易税收登记“一窗集成”服务,并正式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的基础上,运用动态人脸识别、电子云签、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技术手段,将不动产交易、税收、登记集成服务向线上延伸。群众办理登记业务时,可通过“皖事通”App“掌上申请”业务模块,“刷脸”验证申请人身份信息,便捷完成电子合同签订、不动产登记申请、纳税申报、掌上缴纳税费、电子证照下载等功能。对于申请人证件等信息,可选择授权系统通过芜湖市大数据中心实时获取电子证照,也可以拍照上传。“线下”综合平台可即时协同查房、税务平台实时核税。申请人可通过银联卡“掌上”支付登记费、税款以及政府代管资金等全部款项。此外,申请人还可通过“皖事通”查看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及纸质证书邮寄进度。
“掌上查询”信息实时更安全。自然人可通过“皖事通”App“掌上查询”功能模块,“刷脸”查询本人名下不动产登记信息,保存并下载《芜湖市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证明》,也可实时查看本人名下不动产相关电子证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征收部门认可的按揭(抵押)申请人通过“皖事通”App实时查询电子版不动产登记查询证明,不再强制要求申请人出具纸质版的查询证明。
“电子材料”节省成本更精简。芜湖市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记、预告登记以及不动产抵押登记、预告抵押登记等登簿后不再核发纸质《不动产权证书》,系统推送不动产权电子证书。在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和抵押贷款等服务中推广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合同,并且经电子签名或加盖电子印章的电子材料合法有效。同时,通过共享获得的信息以及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材料可以作为办事依据,实现“买房一件事”全流程无纸化办理,可以不再收取纸质材料,不再以纸质形式归档。
芜湖市通过“全程掌办”改革,实现不动产登记随时随地“掌上申请、掌上签名、掌上支付、掌上查询”等功能。截至2022年8月,全市共通过“全程掌办”途径办理转移登记1.6万余件,并发放不动产权电子证书100万余本,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25万余本。不动产登记更安全、更便捷,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高。
为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河南省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下简称“信阳登记中心”)持续提升办事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积极探索、加强协同,充分利用信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建立的区块链数据共享技术,推出“区块链+不动产登记”模式。
区块链数据信息归集,实现共享功能。信阳登记中心在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时,对需要民政、公安、税务等部门的数据要件材料,可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调取应用,调取后的数据通过留存、下载等方式直接作为申请登记的要件材料,无须群众重复提交。
创新“区块链+不动产登记”模式。一是通过“电子证照+区块链+不动产登记”应用平台,申请人“刷验”身份证件或输入身份证号,信阳登记中心即可调用办理登记业务所需的数据材料作为登记要件,实现了纸质材料免提交。同时,以链上信息共享方式推送至公积金、民政、金融机构等部门。二是加快区块链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共享应用,部门业务协同办理管控,不断优化流程、精简材料,打造“区块链+不动产登记”的“信阳名片”。据统计,信阳市运用区块链信息共享途径调阅、核验、应用链上数据共计约15万余次,“上链”不动产登记证明和电子证照约28.5万余份。
广泛宣传提高“知晓率”。信阳市加大“区块链+不动产登记”模式宣传推广,通过网络、杂志、报纸、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区块链应用,提高群众知晓率,方便群众办事。
数据共享实现“安全度”。信阳市不动产登记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充分借鉴区块链技术数据防篡改、行为可追溯、规则全透明、数据可信共享等优势,积极推动运用区块链平台共享数据,在确保数据共享信息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线上线下不动产登记服务效率。
业务办理实现“加速度”。信阳登记中心建立“纵横交错”信息互通机制,横向打通“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与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电子证照库、不动产登记管理平台等系统数据的对接通道,纵向协调省级部门开放身份证、婚姻登记和税务发票等数据接口,实现企业和群众只需“刷验”身份证件或输入身份证号,信阳登记中心即可调用办理业务所需的要件材料,做到“线上数据留存、线下无需提交”。目前,信阳市不动产登记办件数据调用量达约10万次,为群众减少材料提交约3.2万份,实现了“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流程优化实现“便利度”。信阳登记中心不断丰富不动产登记应用场景,优化办理流程、减少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实现部分材料免提交。目前,信阳市通过区块链可信数据共享实现了不动产登记8项材料免提交,办事时间平均缩减60%以上,做到窗口服务更高效,群众办事更方便。(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 本文转自网络公开渠道,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不对所包含 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 有,如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抄袭本文至其它渠道者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