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视农村教育 着力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吴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农村人会读会写从“稀罕事”变成了“寻常事”。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进步,农民要致富都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所以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是时代所需。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吴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农村人会读会写从“稀罕事”变成了“寻常事”。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进步,农民要致富都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所以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是时代所需。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全国农村共有1.5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并且获得了免费的教科书,有110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享受到了一定的生活补助,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1949年,文盲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0%以上,小学入学率仅有20%左右,初中入学率仅有6%,农村人几乎都不识字,简单的读写都要求人帮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文革”期间,义务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教育质量得不到基本保证。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说,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战略决策。200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各级政府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

  “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除学杂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取得持续健康发展。”王定华说。

  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98.5%。

  王定华坦言,农村义务教育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教育整体投入不足,k8凯发官网农村教育经费仍存在缺口;农村学校整体上办学条件落后、教育质量不高。

  据了解,随着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的加快,义务教育已从让孩子“有学上”进入“上好学”的新阶段。许多农村教师职前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职后培训不足,大多数农村教师是通过在职进修取得最后学历,而且其中“学非所教”现象严重。

  虽然有关部门和各地学校已普遍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和演练,切实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但今年汶川地震灾害暴露出来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普遍加固校舍和提高防震标准迫在眉睫。

  此外,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和学校内部管理薄弱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需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管理和规范办学。针对这些问题,王定华表示,我们要坚持把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作为推进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条件。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软肋,更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说,200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努力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呈快速、大幅增长态势。

  他指出,中央、国务院对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作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同时,各级政府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2004年我国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并为此投入专项资金100亿元的同时,中央和地方共投入110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6年,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扩大至全国范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从秋季学期开始全部免费使用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资金。中央和地方财政同时安排了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实施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为实施此项改革,“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财政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65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1604亿元,地方财政新增1048亿元。

  2007年,我国还启动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央从2007—2010年共将投入资金100亿元。此外,为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推动化解“普九”债务,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开展免费师范生教育,中央财政已投入约80亿元。不少地方也因地制宜,设立了一些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如四川省实施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云南省实施了“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

  田祖荫说,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额2992亿元,比2003年1365亿元增加了1627亿元,增长119%,年均增长21.7%。同期,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8.3%,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3.4个百分点。这个速度是非常惊人和可喜的。

  这种增长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国家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重心。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田祖荫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的倾斜,所有新增经费还会向农村倾斜,以尽快缩小农村和城镇之间的义务教育差距。

  在我国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城中,依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仅是国家现实的需要,也是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教育的社会公平的途径。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达到640万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2001年到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累计培养约2300万毕业生,这对于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稳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张昭文说,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58亿元。重点支持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共2311个。

  同时,建立健全了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了8亿元资助8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家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的经费每年约为180 亿元,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能够享受1500元的资助,资助面达到学生总数的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还可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依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设置和资源,我国还加强了农民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就业和增收能力。2000年以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毕业生累计达到5.03亿人次。2004年至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惠及1.38亿人次。

  但是,张昭文指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还不能适应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农村许多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场所和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农林类专业规模小,培养能力比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此外,每年没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几百万农村初中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直接进入了劳动力市场。

  针对这些问题,张昭文表示,我国将建立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扩大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广泛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同时,继续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据悉,教育部正在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争取及早提出工作计划。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同时也提出要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作出新的部署,为今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然而,我国农村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量大、面广、点多、线长,农村教育工作始终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