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整合全校教师教育资源,组建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这不仅是学校“高水平学科群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积极响应“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探索教师教育新机制的重要尝试。首都师范大学致力于教师教育63年,探索形成的大学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大学与中小学双向激活的教师教育理念,对教师教育变革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整合全校教师教育资源,组建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这不仅是学校“高水平学科群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积极响应“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探索教师教育新机制的重要尝试。首都师范大学致力于教师教育63年,探索形成的大学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大学与中小学双向激活的教师教育理念,对教师教育变革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教师教育经历过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等探索阶段。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已经基本实现了由“三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向二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的过渡,“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是学校落实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理念、提升教师教育人才专业化的实际举措。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培养“卓越的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强化师资品质的迫切需要。经过10多年的努力,北京地区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幼儿园师资接近或完成本科化,中学教师研究生化。但是,随着北京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与规格的不断提高,国家“二孩”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对于师资培养数量与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高水平综合大学的竞争中,首都师范大学在教师培养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教师教育走向何方?道路会有很多种,但可以肯定的是,培养卓越的研究型教师,将是未来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重大转向。为此,首都师范大学提出了“高水平学科群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办学理念,依托学校完备、丰富的学科群,打造一流的教师教育。通过对教师教育机制的探索,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培养卓越的研究型教师提供制度保障。
首都师范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也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新机制。我国庞大的师范院校系统是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学科成为一流,这不仅有助于保持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特色优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提供源头活水。作为首都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教师教育必将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冲刺“一流学科”,也是有可能成为“一流学科”的关键学科生长点。教师教育学院将以“一流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作为关键点和着力点,为首都师范大学保持教师教育特色优势探索制度保障,从而为北京乃至天津、河北培养卓越的研究型教师。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北京功能之一是“国际交往中心”。首都师范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高校,落实北京功能定位责无旁贷。首都师范大学组建教师教育学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机制,这是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国际化的客观需要。
教师教育源自近代西方的国民教育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理论积淀。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关注西方教师教育治理结构的变迁、教师教育知识的生产、教师教育理论的进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机制梳理脉络,澄清渊源,寻找依据。西方教师教育经历了中等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教育研究生院三个阶段。随着近代公立学校的扩展和初等教育迅速发展,培养初等教育阶段的师资成为中等师范学校产生的社会基础。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教育快速壮大,中等师范教育培养的师范生已经不能满足中等教育对师资的需要,于是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学院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基础教育对师资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在综合大学中培养教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后来甚至出现了教育研究生院,致力于开展学士后教师教育,即研究生层次的教师培养。经过西方教师教育治理结构的变迁,目前国际上大致有以下几种教师教育治理结构类型: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模式;综合大学与教育大学并存的教师教育模式;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和教育大学并存的教师教育模式。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加强教师的文理基础学术水平的同时,越来越强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并把这些培训提高到大学后水平。文理学科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由大学的文理学院负责,而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则由大学的教育学院、教育学部或者教育研究生院来承担。
首都师范大学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是与国际教师教育治理结构接轨的具体行动,代表了国际上学士后教师教育模式的治理结构发展方向。首都师范大学将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治理结构变迁的经验与教训,在教师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知识、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对话,在对话中凸显中国特色,打造北京品牌。
首都师范大学组建教师教育学院,为推动社会服务一体化、服务京津冀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教师教育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共服务的关键组成,具有不容忽视的基础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将致力于京津冀教师教育社会服务一体化,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职前教师培养、新教师入职教育、教师在职研修的一体化专业服务,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一体化专业服务;二是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三是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师教育实践一体化,即教师教育学院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协作的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首都师范大学通过组建教师教育学院,将分散在各个文理学科院系的教师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使得教师教育师资形成合力。首都师范大学将立足北京、辐射津冀作为发展方向,联合津冀地区,协同政府、大学、中小学,建立京津冀教师教育协同中心、研究中心,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课程、远程会议、案例库建设、案例共享、同课异构、研修工作坊、特级教师工作室等多样化形式与途径,打通京津冀空间屏障,激活三地教师教育资源与特色,相互融通,资源共享,优势共生,为京津冀基础教育卓越的研究型教师培养探索路径,搭建平台,形成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是首都师范大学优化教师教育治理结构、体现并保持特色优势学科、培养卓越的研究型教师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治理结构的初步尝试。按照学校提出的“高水平学科群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教师教育学科顺应全球教育发展趋势,立足本土教育实践,积极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造与实践变革,成为培养卓越教师的高地,引领教育实践的思想库及服务教育决策的高端智库,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教师教育品牌的建设目标。凯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