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物业卖房平台、获万科投资宅猫找房能做多大?
宅猫找房在细分赛道中首个获投资,它的护城河在哪里,产品方面的缺陷是有意忽略,还是暴露短板? 2022年10月,万科旗下万物云宣布投资宅猫找房数千万元。这一投资事件,成为近年来房产交易服务领域内,为数不多的投资之一。 宅猫找房的创始人杨晓松认为,房地产中介门店直接获得的房源信息比例较低,往往需要经纪人靠腿跑出来。此外,房产经纪人还存在入门门槛低、供大于求、内卷激烈导致房地产销售虚假宣传普遍等
宅猫找房在细分赛道中首个获投资,它的护城河在哪里,产品方面的缺陷是有意忽略,还是暴露短板?
2022年10月,万科旗下万物云宣布投资宅猫找房数千万元。这一投资事件,成为近年来房产交易服务领域内,为数不多的投资之一。
宅猫找房的创始人杨晓松认为,房地产中介门店直接获得的房源信息比例较低,往往需要经纪人靠腿跑出来。此外,房产经纪人还存在入门门槛低、供大于求、内卷激烈导致房地产销售虚假宣传普遍等负面因素。
因此,在成立之初,宅猫找房就摒弃了传统中介公司大量招收经纪人的做法,转而“另辟蹊径”,从物业公司入手,通过物业服务人员切入房产交易服务。
宅猫找房的具体做法是:在B端,聚合物业公司,通过系统服务,让物业公司、社区合伙人和社区工作站变成房产交易服务者和服务场所,完成房源获取、房源带看和需求匹配工作;在C端通过宅猫找房的线上产品面向买房人。
这个模式,被他们定义为“S2B2C”:C端面向客户及业主、B端面向物业、S端面向宅猫找房管理人员。
宅猫找房认为,物业信息共享配合专业的交易服务,可以使客户购房交易成本降低50%以上。他们面向C端买房人收取0.88%的买卖佣金、半个月月租的租赁佣金。
根据宅猫公布的数据,其已经开通了天津、深圳、广州、北京、郑州、苏州等直营城市,已经与600余家物业公司达成合作,合作社区超5000个。
从城市来看,宅猫找房在深圳二手房市场的成交占比超过5%,成为深圳总成交排名第五位的中介品牌。
实际上,除了宅猫找房之外,在“物业/开发商+房产经纪”这条赛道上,曾经诞生过多样化的尝试。
比如,多家开发商曾自建房产经纪品牌,比如万科旗下的朴邻、碧桂园旗下有瓦、龙湖旗下塘鹅等等,房互君此前也报道分析过,实际上这些品牌运营并不理想;还有物业公司在小区内自建租售中心,做自营的物业服务,几乎所有大型物业企业,在小区内都设立了租售中心,以为多种经营业务拓宽渠道;也有一些没有人员和专业能力做租售服务的,k8凯发会嫁接一些中介品牌提供专业服务。
如果把一个社区物业的租售业务看成是一家房产交易门店的话,宅猫找房实际上就是为这些门店提供系统+专业赋能的平台,类似于“物业+房产中介”的加盟平台。
从流程上看,小区卖家通过物业挂牌房源、买家通过宅猫找房找房、物业提供带看交易等服务流程,能实现整个社区交易的闭环。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宅猫找房在每个片区设置片区经理,负责片区内物业公司的拓维、运营等等,物业工作人员承担从房源信息到房产交易过程中的基础工作。
从宅猫找房的几类产品来看,相比多数房产交易平台,其房源信息的质量问题突出。这从侧面说明,宅猫找房对房源端目前并不看重。
比如,在曾经风起云涌、声浪很大的“物业/开发商+房产经纪”赛道,并没有诞生出规模型的企业。这不是不是意味着,这个赛道,本身的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就有限,无法成为市场的主流?物业这些房产交易的“游击队”,未来是否能和经纪门店的“正规军”实现抗衡?
有了万科背景的宅猫找房,成为这条细分赛道中第一个被资本宠爱的对象,和它同类型的企业还有巷往社区等企业,宅猫找房的护城河在哪里?宅猫的机会的机会和挑战又在哪里?
陈思翰:宅猫找房通过高频刚需的物业服务,降低在中高端物业项目这个细分赛道里的信息流动成本。
总体来看,宅猫采取的其实是总成本领先战略,通过降低各方的时间、精力、财务、管理的综合成本,来打造以物业触点信息为基础的房产信息中间平台。对比以往在物业领域的房产信息项目,宅猫在战略维度有一定创新性,但在战术上的创新还不够充分。
从市场来看,我觉得宅猫比较适合用户端有自主研究能力、也对生活有一定要求的中等偏高端的市场细分,具体而言,例如一线城市的改善性物业密集板块。
如果是低端物业,物业管理不严格,信息优势难以建立;联排或独栋别墅这样的高端物业,业主更愿意雇佣专业经纪人来过滤意向客户、意向客户则更愿意有统一的经纪人降低沟通成本,恐怕也不大合适。
房互:从物业公司角度来看,这些年大型物业公司几乎都有自己的经纪服务品牌,和宅猫的合作,会不会影响他们自身的业务?也就是说,物业公司和宅猫的合作热情,会有多高?
陈思翰:宅猫找房聚合物业公司房源信息,形成信息平台的服务,主要还是帮助物业把交易服务的业务增量做大。对物业公司的营收是增量的,毕竟物业公司主营收还是物业服务。因此,物业不太会有影响业务的担忧,在市场下行阶段,物业企业也更不会排斥跟宅猫合作。
我们回顾前几年,单品牌物业公司的房源售卖服务,也有公司(万科朴邻、碧桂园有瓦、龙湖塘鹅等)尝试过,但因很难形成网络效应,都难上规模。购房者很难因为几个小区、一个房地产品牌,去尝试接触物业公司的买卖房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讲,宅猫向物业企业,提供的增值业务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房互:从房产交易房源端来分析,哪些类型房源是可能通过物业公司或者宅猫找房平台卖掉的?宅猫的客群,主要是什么样的客户?
陈思翰:物业协同宅猫卖掉的房子,或者说可以通过物业卖掉的房子,我觉得大致可分为两类:
二、绝大部分租售业主,更可能是把房产租售同时委托给中介和物业,物业就需要直面竞争。
但是,总体来看,宅猫找房甚至物业公司做房产交易,是比较适合用户端有自主研究能力、也对生活有一定要求的中等偏高端的市场细分,具体而言,例如一线城市的改善性物业密集板块。
中高端物业这个细分中,一方面,此类小区业主物业服务的接触频率更高,更信任,信息更新更方便。其二,这类小区门禁制度较严,容易形成对中介的信息优势。其三,这类的物业的购房者,需求具有一致性。如对人车分流、电梯入户之类需求更有刚性。
如果是低端物业,物业管理不严格,信息优势难以建立;联排或独栋别墅这样的高端物业,业主更愿意雇佣专业经纪人来过滤意向客户、意向客户则更愿意有统一的经纪人降低沟通成本,恐怕也不大合适。
房互:宅猫找房聚合物业公司的房产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型的房产交易公司,那么,对比贝壳的话,怎么理解他们在产品逻辑上的本质不同?
陈思翰:从理论上讲,房产信息平台的本质都是一致的,即:平台需要维护好一个信息系统,这套生态系统能够产生对购房者有用的、好用的、想要反复浏览的房产信息。
贝壳模式,房源的维护人(权益人)是关键,贝壳生态中经纪人相当一部分精力在房源信息的维护和更新。平台不仅保障房源维护人的权益,平台还鼓励其他经纪人维持对房源信息的关注,例如大幅议价的经纪人就可以成为房源权属人。总之,贝壳ACN制度,首先就是为了信息的真实、完整、详细、及时。
而宅猫,感觉对行业的趋势把握还有欠缺。可以看到,在C端页面上,房源信息的质量、数量、有效性都还有很大改善空间。宅猫现在的制度设计,重点还是放在带看、交易环节,忽略了房源信息更新这个重点。
房互:信息的完整度是影响C端用户的重要因素,如果在C端上面有欠缺,会对宅猫有什么影响?
陈思翰:市场疲软,急于出售、急于出租的业主客户,在营销上愿意支付的时间、精力、管控成本就提高了,业主会倾向于多家委托,营销预期也会提高,甚至会独家委托或重点委托给能够快速销售的中介。另一方面,因为流通房源一般都在多家委托,信息差较小,购房者也没必要挖空心思去小平台上找房。
在这种背景下,业主和业主所委托的物业,如果发现上传宅猫的房源信息,得不到太好的市场反馈,无法形成较多的优质带看,无法见到优质的意向客户,那么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积极性就会很受影响。
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宅猫无法在网状房源信息上方面形成一些竞争优势,很可能就要面临严重危机。
房互:从商业模式上来看,这种基于物业的房产交易服务,以服务本社区居民为主,和传统的经纪门店的渠道和路径并不一样。如何看待这部分人群的市场规模?
陈思翰: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报告,2023年,物业管理行业管理的物业规模,预计在300亿平方米。但依据常识,国内的物业服务分化严重,并不所有类别,都利于宅猫开展业务。
前面已经提到,中高端物业实际上是有利于物业公司或者宅猫开展房产交易服务的。显然无法覆盖所有物业市场。根据宅猫找房的潜在市场规模,目前还达不到主流房产信息平台。
房互:宅猫把自己定位为“轻中介”平台,从流程分工上看,可以理解成,宅猫本质上是一个物业公司从事中介工作的平台,物业公司开发房源和客源,宅猫进行品控和系统服务。这种方式的优劣势分别在哪里?
陈思翰:物业提供房源信息,宅猫引入客源。打通二者的关键,关键还是前述的信息质量。要通过一些方式帮助物业团队达到或接近贝壳系的线上信息质量。
房互:从成交数据来看,宅猫一度在深圳成交进入了第五的位置。是不是意味着,宅猫的模式至少在深圳已经初步跑通了?从公司的发展和规模来看,宅猫的覆盖率在深圳400多个小区(截止2023年10月),并不算小,你怎么看这小区覆盖个规模?
陈思翰:根据中高端物业切入房产可能性较高的这个逻辑,宅猫在深圳和上海这样的城市的空间会更大。因为深圳、上海城市更新速度快,新小区较多,特别是区域改善型物业聚集、品类交织性较强的区域,可能会成为成交的重点。
关于签约覆盖,我觉得签约覆盖是一回事,成交占比是另外一回事。关键是平台的客源指标:线索量,以及线索的质量,即:带看成交率。
房互:在宅猫的商业模式中,你觉得他的核心能力在哪里?这种核心能力,是否符合未来房地产交易领域的市场变化?
陈思翰:贝壳为什么能领先?我觉得最主要是围绕房源信息质量建立的线下组织系统,这个线下系统支撑了线上信息的优势,从而建立了获客能力上的核心优势。
宅猫找房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也只可能建立在信息优势的建构上,如果不能取得这个优势,在房产交易平台的领域,没有做大的可能性。
物业公司平台是有条件建立信息优势的,因为物业服务是高频刚需,只有所有物业触点的工作人员,建立能够达到购房者认知阈值的房源信息质量、维护住特定细分房源区域的有效房源在线率,只有能保持这个优势,宅猫才有发展的空间。
房互:根据公开的信息,宅猫曾经对外表示, 宅猫找房的平台人效是传统中介十倍,一位片区经理平均每个月能成交1.5-2套房产交易,而传统的中介经纪人一年只能成交1.5-2套。按照常理来看,“业余经纪人”的效率不应该高过专业经纪人,在宅猫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现象?
陈思翰:这里面的计算逻辑不一样。宅猫的片区经理,应该是宅猫为某个片区安排的专业服务人员,他们可能管理很多小区,并管理小区物业人员进行房产拓展、信息维护、成交服务等工作。和经纪人没法做类比。
深圳去年二手房成交总量3.27万套,按照5%市场占比计算,宅猫总成交1500套左右,宅猫深圳400多个社区,平均一个社区成交3-4套房子。一个社区一年成交3-4套,这个市占率还并不高。
房互:宅猫找房切入的还是“物业+中介”的领域。我们之前也报道过诸如龙湖塘鹅等“物业+中介”的公司,但是最终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你如何看这个赛道以及宅猫的未来?
现实中,物业公司和房产中介虽有交道,但其实并不互相理解,其生意本质也大相径庭,物业是生活服务,代劳环境维护,满足业主安全、舒适的生活愿望; 中介则是信息服务,本质是以交易为目的营销服务。
从市场空间来看,物业公司由于和业主联系密切,缩短了信息获取的成本,是有一定市场,或者有保底市场。但是,如果宅猫找房要做房产信息平台,还是要以信息的有效集聚作为基础,建设购房者的高效信息通路。(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