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消息结尾的17种写作方法(案例+赏析)

发布日期:2024-10-07 08:15:07

  消息的结尾,历来容易被忽视。记者(通讯员)写稿,习惯于“倒金字塔式”的消息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然后安排重要的、次重要的,到最后就剩下可有可无的东西了;编辑编稿,则可以从后往前删,删到哪里算哪里。现在报纸上不少消息,结尾写得很随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正因为如此,介绍新闻写作技巧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探讨消息结尾的文章却较为少见。有时候,我们看到新闻导语感觉较好,读到结尾却会感到生硬、乏力或尴尬。而在阅读欣赏那些脍炙人口的新闻名篇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时,却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新闻篇幅虽短小,但大都有一个耐人寻味、令人叫绝的好结尾。

  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一条好的消息,既要有好的导语,好的新闻主体,也应有一个好的结尾。古人论述文章写法时曾提到“凤头、猪肚、豹尾”,“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联系到消息写作,对于导语、主体、结尾三者,都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说:“新闻的实践表明,消息结尾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有人将它比作消息的‘最后冲刺’。”这是经验之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认为:“写得好的报道,必须有强有力的结尾。”美国著名记者休·马根说:“我长期以来一直信奉:一篇报道既要有好的导语,也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

  基于对结尾的这种追求,联系到“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消息的写作实践,可以将消息结尾的常用表现形式,归纳为下述17种:

  它是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最后以评论的语气来结尾,且往往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陆家嘴金贸区一派沸腾》一稿,在结尾处写道:

  再从天上看地面,南有盘旋的南浦大桥,北是弯曲的杨浦大桥,中间一颗闪闪发光的东方明珠,陆家嘴地区构成了一派“双龙戏珠”的沸腾景象。有位外国商人参观后预言:“这里将是21世纪的国际资本市场!”

  文中所写的“双龙戏珠”及借外国人之口说的一句话,都具有强烈的评论色彩,从而有力地深化了新闻的主题和增强了新闻的价值。

  它是在叙述新闻事实后,作者在新闻作品结尾时,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中的人物表达希望、建议、忠告。但这种表达要婉转、中肯,易于让读者接受,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上海出现第一位“洋菜农”》一稿,是这样结尾的:

  朗杰士在上海浦东种菜虽已获得成功,但他最近仍有不少苦恼,如目前他还在危房里住宿、办公,与艾东大队还有不少矛盾未解决,他希望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支持他一把,把美国园艺场再提高一步。

  在结尾处对消息的内容加以小结,点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或作一归纳,再次点明主题,找出诸多事实的共同意义,给读者留下一个整体印象。写作方法上,既可以单纯对新闻事实作归结,也可以对事实进行适当议论。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一稿,其结尾是: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主义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意指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某种倾向、问题,在结尾处用警告句告诫人们提高警惕,免受其害或劝其改正。这种结尾,一般用于针对时弊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的揭露性新闻。运用此法结尾,表达的语言要准确、精练,不能拖泥带水,要婉转,易于别人接受,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出台最低工资标准,保护工人合法利益》一稿,在结尾处写道:

  苏海南说,最低工资制度表明我国准备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决心,那些克扣或拖欠工资的企业将受到法律的处罚。

  即在结尾处用描述的手法,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以加深新闻的感染力。它主要用于一些适用描写为主,力求再现现场的新闻题材或罕见的奇观。用这种手法结尾,可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和现场的生动感。例如:首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一稿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昨日上午在汉口龙王庙堤段,插着蓝色小旗的防汛指挥车辆频繁往来于大堤各个闸口之间。与此同时,毗邻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生意依然红火,由上海驶来的客轮准点靠上汉口码头。人们脸上虽然对长江大汛面带惊奇,却见不到一丝慌乱。

  这段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近位观察、近景扫描捕捉到的情景,读来觉得真切、生动、可信。

  这是指以数字表达新闻结尾的内容。运用此法结尾,可对新闻事实起到归纳、概括的作用,帮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深化对新闻主题的认识。运用数字式结尾,必须交代数字来源,并确保数字的准确性。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簰洲湾溃口“淹”出7000多人》一稿,其结尾是:

  大水退后,簰洲镇、合镇乡向外公布其挨家挨户统计出来的总人口数为64096人。此数字与灾前的人口统计年报数57048人相比,竟有7000多人的惊人差异。

  在新闻结尾处,“一语中的”地用事实批驳谣言与谬论,阐明科学与真理,使新闻主题更加明朗、突出,甚至得到升华。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一稿,在结尾处写道:

  北京天文台副台长赵刚说:“从科学家的观点来看,18日的天象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严俊指出,每到世纪末都有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散布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19世纪也有类似“世界末日”的说法,事实证明这种预言非常荒谬。

  在结尾处来一个“画龙点睛”,使读者有“顿悟、猛醒”之感。这种结尾方式常常用抒情的笔调,或者借助人物的语言巧妙含蓄地点明主题,深化主题,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实质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首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读者你猜:他的职称……》一稿,在讲述了本文主人公梁昆浩,由于学历低、论文少,尽管他的实际水平很高,能力很强,成绩突出,仍然评不上高级职称。报道在结尾处写道:

  这个结尾,可谓“画龙点睛”,着墨很少,就回答了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读后耐人咀嚼。

  它是运用新闻中的当事人对某一事的评价或作出的感叹做结尾,既总结全篇,又使新闻真实可信。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长江上游仍在砍树》一稿,其结尾是:

  记者在几天的采访中看到,雅砻江下游两岸目前仅有些残次林木,水土流失严重,当地老乡说:“每一场暴雨都造成洪水或滑坡、塌方。以前江水一年四季都是清的,现在变成‘黄河’了。”

  这个结尾,引用老乡的话,有力地深化了“放下斧头,拿起锄头”,停止天然林砍伐,根治水土流失,保证大江大河安全的新闻主题思想。

  记者依据新闻事实,针对实际工作或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或倾向性问题,顺水推舟,在结尾处尖锐地提出问题,有使读者掩卷长思的效果。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来自高墙的哭诉》一稿,在结尾处写道:

  昨天傍晚,当记者走出“亿鑫”大门的时候,回头远望厂区围墙上那数米高的铁丝网和一个个挂在墙头的监控器,一种沉重的心情油然而生。那些留在厂里的打工仔打工妹,你们能拿起法律之剑去维护作为一个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吗?

  它是指新闻中的人物、单位对此类新闻事实的发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或提出今后保证、表示决心。结尾中的表决心是新闻事实的延伸,是表达新闻事实的必然结果。要注意上下语气和谐、一致,要给读者以合乎情理、顺其自然之感。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昔日伐木建功,今朝栽树“还债”》一稿,在结尾处写道:

  k8凯发

  听到问候自己的消息,马永顺非常激动,表示感谢的关怀,只要身子骨不散,还要上山栽树,为青山常在,造福子孙贡献余热。

  针对报道的事实,在消息结尾处提出呼吁,目的是引起读者和社会的关注,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采沙毁堤何时休》一稿,其结尾是这样写的:

  记者吁请沿江各地政府和有关执法部门严格执法,适度采挖,确保千家万户的安宁,不要使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置人民安危于不顾的现象再持续下去了。

  即在新闻结尾处提供新的情况,成为新闻主体事实的补充。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一稿,在结尾处写道:

  1994年开工建设的三峡工程预计总投资2000多亿元,是中国两千多年继万里长城之后最宏伟的工程。它于2009年建成后,将大大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威胁,改善险峻的川江航道,并极大地缓解中国能源紧张的局面。

  在这段结尾中,记者向读者提供了至少6个新的信息,从而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大大增强了报道的新闻价值。

  比喻,即俗话说的打比方。中国的汉语极其丰富,比喻的范畴甚广。比如,用“尚方宝剑”比喻上级的指令;用“桑榆”比喻人到老年;用“春蚕”比喻人的勤恳;用“乌纱”比喻人的官职;用“太阳”比喻“光明”等。运用比喻作结尾,可以形象化,直观性,可以举一反三,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从而达到增强报道诱惑力的目的。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西方图谋再遭失败》一稿,其结尾是:

  当大会主席宣布中国提出的动议获得通过时,场内立即爆发出阵阵掌声,西方国家的第7次提案终于胎死腹中。

  文中用“胎死腹中”比喻“西方图谋再遭失败”,读后,余音缭绕让人有一种悦目感。

  悬念,是指读者对新闻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产生的紧张心情。这种结尾方式,是在结尾处给读者设下“疑问”,然后很快给予释念,或设下疑问,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找答案。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大屋陈乡“鸭官司”发人深思》一稿,在结尾处写道:

  这一“正在审理中”留下的悬念,必然会吸引读者继续关注这一新闻的后续报道。

  有些背景材料,在消息的前几个自然段中不便过多使用,便可安排在消息的结尾处,用来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或让背景事实与主体事实形成对比,使报道内容更加完整、丰满。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儿子全当兵,姚妈妈好光荣,陆海空武警,四兄弟都过硬》一稿,其结尾是:

  当记者向姚大妈要一张“全家福”时,她不无遗憾地说:“这4个孩子在部队上工作忙,很少回家,十多年了也没照成一张团圆相。”

  文中交代了十多年没有照成一张“全家福”的背景材料。从这里可以看到此事背后更深刻的东西:4个儿子爱妈妈、更爱祖国;他们虽没有团圆,却使千千万万的家庭生活在团圆、和平、幸福之中。此结尾,看似“闲笔”,实则不“闲”,反起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又称“倒金字塔式结尾”。即事实材料按重要递减的顺序安排,把新闻的各种事实要素交代完毕后,全文已具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势,无须另置尾段或结束语,给读者以相对完整的概念或印象时,即可言尽意止。大多数“倒金字塔式”的动态新闻,均采用这种自然式结尾,像曾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广场》等作品,都是采用的自然式结尾。

  上面提及的17种结尾方式,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互有渗透,只是各有所侧重罢了。自然,其他的结尾方式应该还有,难以历尽,更有待于创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今年诺贝尔奖有哪些看点?残雪再登赔率榜第一,治疗肥胖有新方法,一秒钟或将被重新定义

  豪门悲喜夜:曼联7轮8分最差开局 莱万戴帽巴萨3-0 拜仁3-3被绝平

  OpenAI CFO:1570亿美元估值,历史上最大规模融资,凭什么?

  【国学地理】选学地理的学生用“她”惊艳朋友圈!成语里的地理知识汇总,是重点也是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