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 向“新”而行 赛罕区:打造内蒙古首家“智改数转”创新融合中心 助力企业借“数”高飞

发布日期:2024-09-08 05:57:53

  当前,“智改数转”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兴赛道。“什么是‘智改数转’?”“如何实现‘智改数转’?”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赛罕区2024年全新成立的内蒙古首家“智改数转”创新融合中心寻找答案。

  内蒙古“智改数转”创新融合中心的前身是赛罕区金桥“双创”示范区·星智园,这里曾是校企合作与项目孵化的热土。2024年,经过全新改造升级后,成为内蒙古首家“智改数转”创新融合中心。中心总投资3500万元,改造总面积为5483m⊃2;,不仅承载着展示、服务、体验、交流、教学与实践等多重功能,更成为了推动区域乃至全区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策源地。

  中心紧扣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精心布局了招商集聚、成果展示、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服务中心建设五大核心战略,形成了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商集聚区及企业成果展示中心“三翼”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础上,中心围绕“强、诊、聚、育、筑、评”六元协同体系,通过示范引领、模板推广等方式,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转型路径,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如果说“智改数转”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答题”,那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则是推动“智改数转”的重要力量。中心汇聚了华为、京东、中国电信等49家各类服务商,覆盖了物流、金融、制造、医疗、零售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提供从战略规划到实施运维等方面的全链条、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对本地的能源行业及流程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解决方案、技术研发、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服务,助力企业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智能化升级。

  步入中心的新成果体验区,仿佛穿越了一场数字变革的时空隧道。在这里,各业态企业“智改数转”的生动案例被一一呈现,从产品工艺的落后到品质飞跃,从流动性差到高效流通,每一个细节都见证了数字化转型的神奇力量。“‘智改数转’前,产品工艺落后、产品流动性差、堆密度低;‘智改数转’后,产品品质更优、技术壁垒更高……”记者通过参观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直观地体验到智改数转过程前后的重大改变,这些变化不仅坚定了企业智改数转的信心,也极大地提升了技术成果转化率。

  “企业在线上平台上填写‘智改数转’服务需求表,我们根据企业的痛点和需求为他匹配服务商,服务商会拿出相对应的服务方案。如果企业对方案满意就可以进行签约,随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未来产司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力向记者介绍道。

  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中心特设人工智能实训基地,聚焦产业人才培育与产业升级,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走进中心的工业4.0创新实训基地,微缩生产线全真模拟生产流程,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生产线的全流程运作。“基地形成了工业和教育双轮驱动模式,为院校、企业、社会提供人工智能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技能竞赛、证书考评、科技研学等服务。培养、输送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以及能源技术应用领域高技能人才,探索教育赋能工业产教协同发展之路,促进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未来产司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力说。

  压型、抛光、个性化雕刻、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打孔、铆压……在中心的新产品体验区,汇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正在运行中。两分钟的时间,一口定制平底锅就被制作完成。这条生产线巧妙地融合了虚拟计算机模型与实验设备模型,实现了产品设计与生产流程的数字孪生,让虚拟与现实无缝协同。从接收定制订单到设计定稿,再到智能加工制造直至成品自动入库,整个周期仅需4分钟,极大地提升了效率,既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也为教育培训提供了实用的教学资源,是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一体化实践平台。

  展望未来,内蒙古“智改数转”创新融合中心将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创新高地。中心计划实现服务数字化转型企业超过1000家,数字化转型服务额超过50亿元,纳税额突破1亿元,并带动就业1万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中心将有力驱动企业高效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原标题:《奋楫扬帆 向“新”而行 赛罕区:打造内蒙古首家“智改数转”创新融合中心 助力企业借“数”高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