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观察 媒体人速看!掌握这些小妙招轻松做好新闻短视频
发布日期:2024-06-03 15:35:11本文从视频新闻的前期规划、拍摄基础、现场细节、稿件制作等方面告诉你视频新闻制作小妙招,帮你轻松制作出精良的短视频。
本文从视频新闻的前期规划、拍摄基础、现场细节、稿件制作等方面告诉你视频新闻制作小妙招,帮你轻松制作出精良的短视频。
社会热点、突发事件、人物故事、历史文化等选题,有不少具备成为爆款视频新闻的潜质。
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常人刷它是为娱乐、消遣、学习、卖货、聊八卦,但它对记者而言却是个超级线索源。
刷到合适的线索后,一方面可通过平台私信、留言、连麦等方式与对方取得联系,另外也可通过当地宣传部门,确认之后,第一时间与部门负责人沟通选题方向并报题。
受限于单条视频新闻的时长,拍摄时建议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有利于突出视频主题,增强节奏感。
但是少用推拉摇移,并非意味着完全不用,要用得恰到好处。记者要根据表现内容,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画面表现力。在镜头运镜前,建议拍摄5至10秒的固定画面,运镜要匀速,不宜过快,同时要避免失焦。
分镜是视频新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构成一条完整新闻的“零部件”,须在采访前根据采访背景有所计划。镜头取景不是乱拍,要有条理、层次分明,要与前期准备好的文稿表述内容相呼应,且要契合主题。
建议每个场景不少于3个景别,每个景别有效镜头不少于10秒。尽可能避免松散拖沓、衣冠不整、行为不雅等画面。养成拍完及时回看素材的良好习惯,查缺补漏。
拍摄角度具有鲜明的个性,它能够强调、突出某个事物的表现力,也能减弱某个事物的表现力。对画面构图而言,不同的拍摄角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力。因此,拍摄时为了更好表达出不同的情绪、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不同关系,构图角度的选定一定要精心策划。
以人物采访为例,摄像机与被访者视线度是第三方视角,这会让人产生旁听的感觉,人物讲的内容更容易让听众产生信任感;夹角小于45度是第二人称视角,容易让人产生明显的摆拍感,且对被采访者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摄像机与被访者最好控制在2米以上的拍摄距离,使用长焦镜头易拉出景深、突出主体,也有利于缓解被访者的紧张感。
被访者与背景的距离建议在3米以上,拉开人物与背景距离能突出画面层次感。人在画面中的大小要占整个画面的40%左右,人物如果太大会堵得慌,人物如果太小会不突出。
人物的第一反应最为真实,也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为了更好捕捉这一重点,建议拍摄时适当提前或延时拍摄,往往开拍前或结束后,被访对象的交流更为自然。
精心策划空镜,视频新闻要捕捉一些能够凸显主题的细微的动作、闪光点和具有价值的各种视、听素材,以便后期制作稿件时,能使镜头语言的精准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让该新闻在观众记忆中历久弥新。
新闻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本,记录是其属性之一。挑、等、抢、抓是视频新闻拍摄的基本功。
在记录画面的同时,必须记录好声音。好的录音会赋予画面生命,使二维画面立体化,同时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信息量,使画面组接多样化。
建议拍摄时同时增加一个录音笔或者打开手机录音机,做好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除常规拍摄,有条件的可增加航拍、全景、升格、降格等画面,展示时光流动,丰富画面多样性。
对微单、摄像机、手机而言,三脚架、补光灯可谓是它们的忠实小伙伴。当记者们在使用长焦或遇到光线不足时,看似手持也能拍,但所拍画面与使用三脚架、补光灯拍摄出来的画质截然不同,后者更能凸显专业性。
画面能直观传达事件信息,字幕用以介绍突出事件重点,配乐则是为了烘托氛围。记者可根据事件本身,选择合适的配乐。
制作时,可跟随音乐的节奏点切换画面,也可根据剪辑内容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总之,要达到配乐可增强视频可看性、提高代入感、升华主题的目的。
解说是对事件部分的文字现场描写、背景介绍、概述等,同期既考验受访者的表达能力,也考验记者的提问技巧和拍摄专业。如前期规划得当,对解说而言,不管如何改变,都会有与之对应的视频画面。
同期采访,可分为两遍,第一遍可彩排式地详细介绍,第二遍可简明概括式地介绍,便于后期快速地剪辑。
建议一:随着手机拍摄能力的提升,目前,手机已成为不少视频新闻记者的创作利器,但部分作品存在画面抖动、收音不清等问题,建议配备手机稳定器和更为便捷的收音设备。
建议二:随着手机剪辑软件的日趋完善,部分手机剪辑软件足以媲美甚至超过一些配置一般的电脑剪辑。在这个快时代,学会用手机剪辑,对于记者快速剪辑短视频、迅速出稿非常有帮助!k8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