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5G时代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的现状与创新
发布日期:2024-06-28 16:56:55本文对近年来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创新路径与策略
随着5G技术的应用推广,短视频迎来了新的风口。短视频以高度的移动性、互动性、生动性占据着网络内容生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网络短视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主流媒体也愈发重视新闻类短视频内容的生产。
2019年,主流媒体在短视频领域做出了颇多重量级的创新与变革。2019年8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入驻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官方平台,当天两个平台共计斩获3000万粉丝。2019年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AI”等技术,以高品质区别于其他短视频App,以“泛文体、泛资讯、泛知识”为主要定位,推出了“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1],进一步加快了全媒体建设的步伐。这两项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在5G时代主流媒体对短视频节目形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在2022年两会期间,各大主流媒体均在短视频领域持续发力,新闻类短视频产品数量直线上升。同往年相比,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推动,以及场景化、垂直化运营的不断拓展,主流媒体短视频产品形态稳步增长,且不断创新,许多主流媒体的新闻类短视频产品均制作精良,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特别是随着5G发展的不断深入,新兴的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2019年的两会报道中,“5G+4K”的方式尚属较为前沿的形态,仅仅几年的时间,8K设备就已成功应用到主流媒体平台短视频的采编过程中。
伴随着媒介融合进入深水区,新闻类短视频形态的边界不断拓展,以炫酷的视觉效果著称的“快闪”短视频获得了广大年轻群体的喜爱,一时间,各大高校、媒体、企业等纷纷推出快闪版《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将“快闪”这种艺术形式推向了高潮。在两会报道中,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以“快闪”的方式出现在短视频中,简洁明了,给予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近两年,除了“快闪”,Vlog(视频博客)的艺术形式也获得了超高的受众关注度。在Vlog中,通常是拍摄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用影像记录生活,由于其第一视角拍摄带来的强代入感和沉浸式体验,推出后迅速受到追捧,也是主流媒体短视频新的发展方向。目前,Vlog短视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采编流程体系,例如,在2020年两会期间,新华社专门开辟“我们在现场·两会Vlog”专栏,Vlog短视频不再以单个作品的形式呈现,而是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也说明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形态边界不断拓展,媒介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主流媒体短视频与技术的融合不断加强,技术赋能对主流媒体短视频领域带来的创新与变革愈加显著。例如,新华社以真人主播为基础,推出了全球首个AI女主播“新小萌”,并以“新小萌”为主线,制作了《新小萌上两会》系列短视频,打造了“人工智能+短视频”的优良范本。
VR技术最初是在微电影市场声名鹊起,如今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闻短视频领域。“VR+”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个被全球热捧的金字标签。不少地方电视台也主动出击,如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将5G与VR技术充分融合进新闻报道产品中,推动了技术进步与新闻类短视频的深度融合。
2018年,直播带货作为一种崭新的销售方式从电商平台兴起。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逐渐迈入深水区,直播带货作为短视频的一种新鲜形式,也对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流媒体主动出击,创新节目形式,既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承担公共责任的大局意识的体现,也是对短视频建设进行创新的勇敢尝试。例如,2021年受疫情影响湖北地区农产品滞销,央视直播为湖北地区滞销农产品带货,斩获4000万元营业额的战绩,就是用直播带货新形式进行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的有益尝试。此后,央视主持人李思思、朱迅、尼格买提等也陆续加入了央视新闻直播间的带货队伍,并在直播中“金句”频出,多次上榜微博热搜。
在5G时代的背景下,从大屏跨越到小屏,新的形式不断产生。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竖屏传播,在媒介融合愈发深入的今天,都深深影响着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建设。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创更加符合5G时代传播规律的新形态与新模式。
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缺乏全新的理念引导与全新的思维方式。目前,短视频在主流媒体中依旧是较为独立存在的形态,融合程度有待加深。虽然主流媒体短视频的边界在不断扩展,如前文提到的快闪、Vlog等,但依旧只是在形态表面层次的创新,而非深度的媒介融合层次的创新,更有部分媒体把短视频创作简单地理解为“文字+音乐+图画”的拼贴。
5G时代,要实现主流媒体平台短视频跨越式的创新与变革,就必须以全新的媒介融合思维,从顶层规划设计短视频产品样态的发展,推动全媒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媒介融合。在以往的媒介融合过程中,主流媒体已经进行了部分有益尝试,例如“中央厨房”采编模式的运用,以及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等措施,但这些融合方式依旧遵循着将碎片化的流程凝聚为团块状的简单思路,并未从根本上形成变革。而5G时代相较于4G时代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速率的提升,而且是全方位的变革,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建设上要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思考如何推动媒介融合以应对这种变革。
5G时代带来了新的信息革命,移动化、场景化、垂直化的传播方式势不可挡。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流量被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公司占据,互联网巨头公司确实在技术上拥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主流媒体开展短视频建设的重大挑战。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发展要想占领高地,必须充分认识到移动化、场景化、垂直化的传播模式的优势,把握先机,将优势平台做大做强,获得全新的流量入口,牢牢占据舆论引导以及思想引领的高地,更好地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
而5G技术的发展也将带来新一轮的技术进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也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何利用好这些新技术,将5G时代的新兴技术与短视频传播特点和谐相容,利用新技术产出短视频精品,是主流媒体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随着短视频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大主流媒体均将目光投向了短视频,但在具体建设中依旧存在内容、题材、形式同质化的问题。例如在近两年的两会新闻报道中,各大主流媒体均推出了短视频形态的新闻产品,但多数囿于简单地将新闻报道可视化,而非以移动化、碎片化、垂直化的思维从根本上对短视频产品进行设计和革新。
除此之外,作品“跟风”的现象也较为常见。一旦某种新型形态的短视频产品受到欢迎,各个主流媒体平台就会迅速跟进,产出诸多“模仿品”。“跟风”虽然能红一时,但并非长久之计,并会造成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长此以往,不利于激发主流媒体平台的创新活力,更不利于主流媒体短视频的产品体系建设及长远发展。
社会媒介技术更新迭代、宣传管理体制机制转型、节目内容创意生产研发、新型媒体形态创新发展也必将进行再一次的革命和重洗[2]。主流媒体一直是精品输出的代名词,内容是短视频创作的立身之本,更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短视频是兴起于互联网平台的产品形态,与互联网头部流量公司相比,主流媒体具有权威性等突出优势,而部分互联网平台则有着内容鱼龙混杂、虚假新闻横生等弊端。在5G时代,推动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需要牢牢把握住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优势,坚持内容为王,坚持精品创作。
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认为,“中国当前的短视频仍处在‘重娱乐,轻资讯;重流量,轻质量;UGC多,PGC少’的阶段”[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短视频App“央视频”着力打造优质短视频内容输出平台,并网罗大量优质短视频账号,形成了“账号森林”的体系,在近年来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央视频与之形成了较好的联动机制。春节联欢晚会作为广大华人受众群体公认的最具有春节特色的文化IP,央视频借助其优势节目内容,提升了平台本身的竞争力。
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是线性架构,一般包括确定选题、采集素材、生成加工等,该流程通常是单向的。但在5G时代,对于媒介融合的要求不断加深,建设全媒体成为主流媒体必须面对的一项课题。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主流媒体演化出了“中央厨房”的采编流程,做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次传播,这样层状平行的短视频创作流程更加符合5G时代的传播要求,与单向线性的生产流程相比,大大缩短了采编与生产的时间,提升了新闻的即时性。
短视频平台建设是5G时代主流媒体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短视频类App“央视频”就是有益的尝试。与抖音、快手等以短视频产品发家的流量互联网公司不同,主流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产品多样。对于抖音、快手、淘宝直播等以短视频著称的互联网平台,主流媒体也需重视与其合作发展的空间,实现双赢。
2019年8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入驻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官方平台,并开创了《主播说联播》的特色栏目。该栏目是最具权威性的主流媒体新闻品牌《新闻联播》栏目的一次重要革新。《主播说联播》栏目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端的横画幅视觉效果不同,采取了独特的竖屏传播方式,符合移动端的观看需求,也顺应了5G时代的传播发展趋势。
技术与样态革新的最终目的都是满足受众需求。在主流媒体新闻传播语态变革上,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从1978年成立以来,分别经历了从“讲话”“说话”到“对话”三个阶段。《新闻联播》栏目入驻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主持人从“令人喷饭”到“满嘴跑火车”,硬核金句频频登上微博热搜,突出了主持人的“网感”,也推动了主流媒体进一步贴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风格,遵循了贴近事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全息媒体是指内容呈现方式、表现形式新而全。例如采取VR(虚拟现实技术)、航拍、直播等方式灵活应用,用3D动画、VR动画等方式还原事件发生的线]。VR最初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影行业以及沉浸式游戏体验行业,以其独有的文艺与科技结合的属性引起了全球艺术爱好者与技术爱好者的关注。VR技术使得主流媒体对于视频内容的呈现,实现了从传统的电视媒体镜框到四维立体的全面展示的进步,并具360°沉浸式的全景体验。目前,“VR+短视频”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所接纳,VR以其独有的技术魅力推动了新闻类短视频的发展,将其注入全新的生命力,带来了虚拟现实的“4I”观影模式(沉浸/immerse、交互/interactive、畅想/imagine、人工智能/intelligence)与“3R”模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
在4G网络时代,VR与AR技术常常困顿于网速不佳而造成的卡顿、不连贯等现象,对于沉浸感的体验有着较大的影响。而随着5G商用化技术的不断推广与深入,全息媒体建设目标的提出,VR技术势必将更深刻地改变新闻产品的形态,给新闻类短视频更大的突破和创新空间。唯有形成“事实导向转变为体验导向”的行业认知,才能产出既合乎传播规律又被用户所认可的优质作品[5]。
在近几年的短视频发展中,UGC创作模式也给观众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UGC创作题材广、创作群体来源于人民群众,真正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5G时代,随着普通民众拍摄设备的改善以及速率传输技术的提升,UGC创作的短视频产品的数量及质量也将不断提升。主流媒体要想做好短视频,更加离不开UGC创作模式。因此,主流媒体应重视激发创新活力,积极融合UGC与PGC生产模式,取长补短。目前,主流媒体平台的做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PGC的身份入驻抖音、快手等高流量短视频平台,例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在抖音平台的粉丝量均已超过1亿;另一种是主流媒体利用自身的权威性以及影响力开设专门的短视频平台或频道,如“央视频”App。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程度的加深,UGC与PGC生产模式的融合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形态和方式,突破平台建设的局限,从内容建设、传播语态变革等方面进行不断深度融合,以促进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的良性循环与突破发展。
【本文为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安全研究”(批准号:19ZD12)阶段性成果】
[1]甘险峰,郭洁.5G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媒体融合的新发展——2019年中国新闻业事件回顾[J].编辑之友,2020(2):75-86.
[2]胡智锋,雷盛廷.技术驱动下的审美、媒介、接受——对8K超高清电视的观察与思考[J].编辑之友,2020(4):53-59.
[3]李良荣.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J].青年记者,2018(30):4.
[4]张玉栋,庞亮.“新京报”客户端对广播电视媒体融合路径的启示[J].中国广播.2019(12):73-77.
[5]常江,徐帅.短视频新闻:从事实导向到体验导向[J].青年记者,2017(21):20-22.
(张斌: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耿然: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
张斌,耿然.5G时代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的现状与创新[J].青年记者,2022(19):56-58.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