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故事】质量理念——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
发布日期:2024-06-06 08:01:47党的十九大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公司50多年的创业历程充分证明,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文化滋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全面升级,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公司有关科室就企业文化十大理念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度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天通电力学习型企业文化理念案例(故事)汇编》。
即日起,公司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天通电力学习型企业文化理念案例(故事)汇编》内容,旨在通过采用典型案例和管理故事的形式引导全员加强对企业文化各项理念的思考和认识,最终形成企业文化理念在全体员工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化于干”的效果。
理念释义: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作为供电企业,我们始终秉持“安全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方针,持续改进质量,不断拓展质量文化的内容,使质量管理不仅成为一种发展生产力的活动,而且成为一种文化活动,实现全员自觉自愿参与,使质量文化在企业内部和员工的质量活动实践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为客户输送可靠、稳定,连续、优质的电能和优质的服务是天通电力的宗旨,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网也是 “天通电力”的扎实根本。我们必须遵循电网运行规律,紧紧围绕客户用电需求,提高供电服务质量,从电网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加大投入,持续改善运行环境,提高供电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客户用电的需求,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公司价值,树立“天通电力”良好品牌。
2001年9月3日,央视《新闻30分》披露南京冠生园用“旧馅”做月饼。4日,卫生部紧急通知严查月饼市场,事件殃及各地“冠生园”。9月5日,南京冠生园老板接受采访时说“用旧馅”是普遍现象,此语一出,使得冠生园品牌受到消费者的唾弃,销量一落千丈,全国月饼市场跌入冰点。有调查显示,50%的消费者表示对月饼质量不放心,数据显示,2001年全国月饼销量下降20%。2002年3月,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申正式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负债1600多万。具有80多年历史的南京冠生园品牌就此毁于一旦。因为它的质量缺陷而导致“冠生园”这个在南京市食品行业享誉70余年的知名老字号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继而轰然倒塌,宣布破产。
质量在今天之所以变得比过去更加重要,是因为市场环境同商品紧缺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IBM高层管理人员认识到低劣的质量是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时,推出了“市场驱动质量”的质量项目,质量改进是当今关系企业生存的问题。努力满足顾客对质量的期望,在美国一些人称这种提高质量的推动力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个企业想做大做强,就务必在增强创新潜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纵观国内外,每一个长久不衰的知名企业,其产品或服务,都离不开过硬的质量。所以,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任何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务必要千方百计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创新和超越,追求更高的目标。一个企业唯有不懈追求,精益求精,方能处于行业领先之列。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760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这个事件使海尔的员工彻底改变了产品的质量观念,张瑞敏带领海尔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采取近乎苛刻的标准,确保海尔出厂的产品,质量上必须是优质。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砸冰箱,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砸出了 “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的精神,这个事件使海尔的员工彻底改变了产品的质量观念。 在海尔的发展中,质量始终是海尔的根本。如今,海尔是全球产量和销量第一名的冰箱生产商。
这个事件被很多海尔人认为是他们创业20年来最伟大的事情,也成为许多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k8凯发企业的全体人员一旦树立这样观念,员工们的生产责任心迅速增强,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敢马虎了,精心操作,“精细化,零缺陷”变成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心愿和行动,从而使企业奠定了扎实的质量管理基础。
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海尔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消除的,质量是可以完美的!”
不知道哪位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品质没有折扣”,品质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执行!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No,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对产品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
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但这是一种对待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态度决定一切。
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只想换一口饭吃。
“零缺陷”是一种做事理念,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达到的。故事中对降落伞的质量改进,只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让生产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自已生产的降落伞进行跳伞的方式进行验证产品质量,合格率就从99.9%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