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重要发文!明确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重点将在这三大领域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 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企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提高有效投资质量,提振全社会经济发展信心,推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扩大有效投资是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的重要抓手,既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 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企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提高有效投资质量,提振全社会经济发展信心,推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扩大有效投资是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的重要抓手,既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中央企业2023年投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突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求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把稳投资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合理安排投资规模,并按照“抓紧推动实施一批、系统谋划新增一批、提前研究储备一批”的项目推进接续机制,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实现既定任务目标,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另一方面,要优化投资布局方向。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推动企业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布局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同时要求企业稳妥处理好“促”和“稳”的关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完善全过程风险防范机制,防范在扩大投资中片面追求短期效果,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目前,国资委正在研究形成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资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同时,组织企业科学编制投资计划,逐户确定投资规模,加强投资情况监测分析,推动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投资进度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主力军”“顶梁柱”作用,助力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深挖消费潜力,通过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为经济“稳增长”夯基聚力、牵引赋能。

  扩大有效投资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着力点。近期,中央企业积极扩大自主投资、高效利用政府投资,全力推动一批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落实落地,努力形成更多实物量,充分发挥投资的带动激励作用。

  2月1日的雄安新区一派繁忙景象,位于容东片区的110千伏南郑变电站内,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百余名工人在现场进行桩间土清理、第二道支撑打孔植筋等工作。南郑变电站是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最大的电网在建工程。项目建成后,可高效满足容东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负荷需求。“今年,雄安新区计划年内开工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3项。”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规划设计中心的蒋雨说,这些工程将为雄安新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3#桩基钻孔完成,孔径孔深检查合格,准备下放钢筋笼!”在中建交通京雄商高铁站前十四标项目,60名留岗人员新年头一件如愿的大事是桩基作业顺利推进。京雄商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络建设重点项目,将让雄安这座未来之城加快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

  不仅在雄安新区,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都在紧锣密鼓进行,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样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重点项目,2月3日,由中铁六局承建的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进入静态验收阶段,为后续线路开通运营创造条件;山东东营,由中国铁建承建的天津至潍坊高铁控制性工程——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工程实现试桩首钻。津潍高速铁路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山东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

  在安徽,随着一组崭新的电客车从滁州相官车辆段缓缓开出,由中国中铁施工总承包的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滁州)宁(南京)城际铁路正式进入热滑试验。在重庆,由中国建筑投资建设运营的重庆市重点项目——郭家沱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再添重要基础设施保障。在广东,保利集团在中山市西环高速打造的当前世界跨径最大的UHPC简支梁(105米)验收完成;不久前,保利承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新地标横门西特大桥3号主塔历时381天“宝瓶”初成,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互联互通。在广西,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八局参与建设的大新至凭祥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将对广西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甘肃,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中国华能陇东能源基地调峰煤电项目锅炉大板梁吊装完成,该项目是“陇电入鲁”重点配套工程,也是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陇东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广西,总投资80.08亿元的中国电建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处于机电设备安装高峰期,这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建成后将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疆,总投资为89.88亿元的中国能建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关键主体进入填筑高峰期,这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标志性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南疆经济社会发展。

  相比于传统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的作用更加明显,投资拉动效应也更加显著。开年以来,中央企业抢抓“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机遇,锚定新基建投资。一批以先进技术为导向的工程项目陆续开工、投产。

  2022年、2023年,国家电网在特高压电网、现代智慧配电网、抽水蓄能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连创新高。今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再开工建设5座抽水蓄能电站,投运4座抽水蓄能电站,届时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将达到3800万千瓦,是三峡总装机的1.6倍。目前,总投资67.51亿元的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已经顺利投产发电;总投资达到了192亿元的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

  南方电网表示,2023年加快推进电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等在粤项目建设,预计项目总投资额超2600亿元。在云南,南方电网总投资11.7亿元的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撒永山25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正式投产,这是目前云南省投产的最大单体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每年平均上网电量为39789万千瓦时。

  在福建省漳浦县东南侧海域,距离海岸线公里的地方,中国三峡集团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工建设。“漳浦二期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制氢、海上光伏等多能互补和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海洋能源综合利用发展。”三峡集团漳浦海峡公司副总经理龚匡敏表示。这是全国首个批量化采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上网电量超过16亿度。

  同样是在海上,山东东营,由中国船舶集团牵头,中船海装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H260-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研制成功。随着西山湾风场x20风机叶片缓缓转动,1月14日,总投资108亿元的华能上都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第二批68台风机全部投入运行;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的半山之间,总投资5.7亿元的全国首个“近零能耗”双碳示范站,南方电网500千伏科北变电站正式建成投用。广西防城港,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广东东莞,由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牵头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完成主体建造,开展下水调试工作。2月6日,中国华能宣布,2023年全年计划新能源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助力巩固拓展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势头……

  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引领者,中央企业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积极“出海”竞标、开拓国际市场,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巴基斯坦,北京时间2月2日,卡拉奇核电站3号机组(K-3)正式落成。由中核集团总承包的卡拉奇K-2/K-3是巴基斯坦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也是巴首个单机组百万千瓦级电力工程。自商运以来,K-2/K-3机组项目全周期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6万多个,已累计发电近200亿度,促进巴基斯坦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

  “轻轨将使拉各斯成为非洲最富有活力的特大城市之一,而且还能让拉各斯在世界上与其他特大城市竞争。”在拉各斯轻轨蓝线一期通车仪式上,拉各斯州州长巴巴吉德·桑沃-奥卢说道。1月24日,由中国铁建所属中土集团承建的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一期项目正式通车运营,这是该州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

  在坦桑尼亚和塞拉利昂,由中国节能所属中国启源承担项目设计与管理任务的援坦桑尼亚卡盖拉职业技术学校项目和援塞拉利昂外交培训学院项目刚刚竣工移交。塞拉利昂外交培训学院将成为塞拉利昂乃至非洲地区职业外交官的培养摇篮,助力非洲国家更好开展对外合作。坦桑尼亚卡盖拉职业技术学校项目将极大改善坦桑尼亚卡盖拉地区职业教育水平,推动该国工业化进程。

  整体来看,中央企业重大投资加速落地、重大项目“上马”推进,将成为经济复苏的有力支撑,有利于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发展,有利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为经济中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入持续动力。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2023年,恢复和扩大消费在经济工作中居于关键位置。中央企业景区、商超、院线打造线上线下丰富消费场景、提升消费意愿、保障消费能力,全力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再现烟火人间,共度热闹春节。新春“开门红”,折射出消费信心和潜能的加速释放。

  华侨城集团旗下景区回应人民群众春节假期出游需求,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在春节假期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助力国内文旅消费强劲复苏。据了解,2023年春节假期,近640万人次游客在华侨城欢度春节,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77%,与2019年同期相比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恢复速度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旅游集团所属中旅国际控股和参股景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精彩纷呈的演出、打造精品亲子游玩项目等,为人们的假日生活增添浓浓年味。春节期间,中旅国际旗下众多景区接待游客超82万人次,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约2.5倍,与2019年持平;收入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近3倍,比2019年增长近20%。2月6日元宵节,中旅旅行组织多个出境团队游首发团从全国各地赴泰国、新加坡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境外旅游目的地,拔得出境团队游市场恢复头筹先机。

  春节期间,中国绿发旗下运营管理的34家酒店创春节收入历史新高,创新推出的将冰雪元素融入到春节度假、打造民俗体验区等旅游产品,持续满足人民群众“旅游迎春、休闲过年”的需求。

  除了旅游市场,零售市场也表现抢眼,需求潜能有效激发。春节假期,中粮大悦城旗下商业项目全国联动,悦购券、年货市集、新春IP展等丰富促销及活动,陪伴各地消费者欢度了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迎来新春业绩“开门红”,全国总销售额达7.14亿元,总接待客流达572万人次。

  中免集团旗下以海南门店为代表的各免税店纷纷推出了新春系列活动、大牌促销等优惠活动,给消费者带来丰富的文旅+免税体验,推动消费回暖。春节期间,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共接待人数超过27万人次。

  春节7天,华润集团所属华润万象生活在管86个购物中心零售额33亿元,客流2100万人次,车流逾222万辆;华润万家销售猪肉超500吨、蔬菜超4000吨、鸡蛋1200余吨,趋势性商品预制菜销售额翻两番,进口水果双位数增长,10万员工坚守工作岗位,36个配送中心每天运输量达三千车次,吞吐量达数千万箱,守护好市民的年夜饭。

  中国绿发天津鲁能城举办了兔天津首展、传统的舞狮表演等活动,让消费者增添了新年的体验和精神满足。据了解,中国绿发旗下6个商业项目销售额和客流较去年同期均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此外,招商局所属招商蛇口全国23座在营购物中心春节期间客流342.88万人次、与2022年同期相比提升29.7%,销售收入1.77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提升7.7%。

  消费的红火,还体现在“春节档”院线电影上。春节期间,保利集团所属保利万和院线.6万元;华润集团所属万象影城院线万;保利集团所属保利剧院推出的音乐会、儿童剧、话剧、戏曲、杂技等多门类艺术精品,在全国50余座城市的58家保利剧院上演,演出活动达204场。

  放眼中长期,中央企业积极构建消费新场景,加大商超、康养等领域投资力度,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进一步增长。

  华润、华侨城等央企顺应趋势打造多个商业综合体,为城市消费注入新活力。1月30日,华润置地在广州荔湾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计容面积37万㎡、总投资150亿元的广州白鹅潭万象系商业将于2026年开放,预计年零售额将超40亿元。2月1日,华侨城佛山顺德欢乐海岸PLUS二期项目奠基动工,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26年开业,将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预估创造旅游及商业年消费近1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间接消费近50亿元,将全方位促进佛山文旅消费释放新活力。2月4日,南昌华侨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欢乐象湖五大主题公园之一的玩美公园开业,以“夜经济”带动文化、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领域消费复苏。

  中央企业着力抢抓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2月1日,中粮福临门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签约仪式在北京举办,为今年央企“引战”首单落地案例。此次“引战”,中粮福临门携手社保基金会、中远海控、中国诚通国调基金、中国人寿资管等组建了一支由国有资本与国际资本等多种所有制资本互促互进的“联合舰队”,共募集资金约210亿元,助推中粮集团打造多元均衡、安全稳定、更有韧性的供应链,持续筑牢食品“安全链”,丰富百姓“购物车”,提高健康“附加值”。

  新的一年,保利中轻下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聚焦生物活性因子精准营养和药食同源功能性发酵,在大健康食品产业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与浙江大医德美公司合作的年产3000吨药食同源功能性发酵产品开发项目一期工程整体产业化设计方案落地,与河南哲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中食泰润”品牌独家销售战略合作,为打造大健康产业领军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城乡干道,车来车往;商场超市,张灯结彩……这个春节,洋溢着消费的热情,提振着市场的信心。“节日消费火热的景象再次回归,一定程度上表明消费信心在回升。春节消费的红火,为提振全年经济开了个好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