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殊教育迈向全纳教育:打造更加包容的环境
凯发在线“如果你是一个健全的人,你永远都无法想象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人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但无论如何艰辛,我都没有想过要放弃,我比一个健全人更渴望知识,渴望光明。” 这是作家海伦·凯勒在自传式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句子,道出了残障人士对于追求知识的无限热情,以及学习途中的艰难困苦。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残障人士而言,他们的受教育权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与保护。于是,特殊教育应运而生,为残
凯发在线“如果你是一个健全的人,你永远都无法想象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人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但无论如何艰辛,我都没有想过要放弃,我比一个健全人更渴望知识,渴望光明。”
这是作家海伦·凯勒在自传式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句子,道出了残障人士对于追求知识的无限热情,以及学习途中的艰难困苦。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残障人士而言,他们的受教育权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与保护。于是,特殊教育应运而生,为残障人士打开知识的大门。然而,在全球化时代,特殊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除了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政策以外,也更加关注少数群体受教育权的情况,残障人士的特殊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我国,特殊教育正在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11月1日,教育部印发《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旨在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健康适宜发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中指出,我国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2022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314所,比上年增长1.14%。全国共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4.63万人;在校生91.85万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在校生33.57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36.54%。全国共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7.27万人,比上年增长4.85%。[1]
然而,在推进特殊教育基础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国际上,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观点越来越得到关注。《2020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覆盖全民,缺一不可》指出:
对残疾学生的包容不仅是如何安置的问题。《残疾人权利公约》着重强调要让残疾人进入学校,这不仅打破了历来将残疾儿童排除在教育领域之外或是将其隔离安置在特殊学校中的传统做法,同时也打破了在很多或大部分情况下让残疾学生分班就读的做法。但要做到包容,还需要在校方支持和风气方面做出很多改变。[2]
全纳教育的概念最早可追溯于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大会通过《萨拉曼卡宣言》宣言,明确提出全纳教育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3]虽然全纳教育的提出最早是为了维护残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但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全纳教育已然成为一种全球视野下全民普惠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的受惠者不再局限于残障学生,而是每一位学习者。
在国际社会中,IBO(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国际文凭组织)对于全纳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令人关注。国际文凭组织前高级翻译宋迎宪博士在京领IB研究系列专访中指出:
很多人认为IB可能是一种精英教育(Elite Education)或者是一个针对家庭条件优渥、个人资质较好的学生的一种小众教育。其实这种观念是过时的,不正确的。IB的教育项目其实是面向全球少年儿童的,它是一种全纳性质的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而不是精英教育(Elite Education)……2015年,国际文凭组织又出版了《国际文凭全纳教育指南》这份文件。在2019年又对这份文件进行了修订,该文件指出:“全纳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通过发现和排除各种学习障碍,使所有学生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加入IB项目的学习,提倡在学习中开展协作,学生彼此尊重,相互支持。” [4]
与此同时,IBO也一直关注无障碍IB教育的实践。2022年,IBO通过其全纳教育政策,帮助了近11,500名残障学生接受IB课程教育。文章《包容性教育:完全视力障碍的学生分享他的IB经验》中,具有完全视力障碍的学生Arijeet Patil介绍了他在IB学校就读的经验。2020年至2022年,Arijeet Patil在印度孟买国际学校学习IB课程。他的爱好包括弹奏钢琴、阅读书籍和新闻时事。同时,他还有兴趣了解无障碍辅助技术,例如屏幕阅读功能以及无障碍音频播放器。Aijeet目前正在gap year,准备申请大学。Arijeet在文中说道:
“在学术方面,课堂讨论、小组工作、广泛的课程作业以及内部评估和扩展论文可能是我计划中最难忘的方面。我也非常喜欢在CAS(社区、行动和服务)课程中开展的各种活动。我还积极参加了其他各种课外和社交活动。我经历的所有这些方面都让我感到作为新学生受到欢迎,尽管我有残疾,但我还是得到了平等的对待…… 对于DP考试,IB为我提供了所有必要的保障措施,包括额外的作答时间和使用计算机、阅读器以及抄写员。我的学校在保证诚信和公平的前提下,在考试中确保向我提供这些保障措施。”[5]
目前,IB教育部门设立了公平和包容性教育团队(the Equity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Team)以及权利和包容性运营团队(the Access and Inclusion Operations Team)。这些团队的工作主要是在IB世界学校设计和开发包容所有学生的IB课程,制定和实施全纳教育政策。IBO的全纳教育政策允许学生根据他们独特的需求和偏好,为所有需要支持的学生提供帮助。这可能包括让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接触阅读器,使用图像组织帮助有写作障碍的学生,使这些学生在考试期间从中受益。
如今,我国教育界对于全纳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但一些国际学校已经融合全纳教育理念,实行相应的教育措施。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北京耀中国际学校、北京市顺义区诺德安达学校等国际学校已配备特殊教育教师或参加过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支持。无锡波士顿国际学校校长Brian Rotunno曾在国际学校百校调研专访中这样说:
“此外,特别让我自豪的是,我们学校的包容性非常强。在我们学校,有些学生是有特殊需求的,他们有一些缺陷,所以可能和其他学校的学生看起来不太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被排斥或孤立。我们希望成为一所多元包容的学校,在这里,每个人都看起来有点不同,说线]
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在学生活动中贯彻全纳教育的理念。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的学生社团“无障碍使团”常年开展无障碍辅助活动,通过制作盲文卡、图书翻译等活动形式帮助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天津美达菲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深入了解身处困难环境的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包容力、责任感与济世精神;北京市鼎石学校的学生宿舍鼓励学生成立活动小组,其中的光爱服务小组就会在周末去往特殊教育学校帮助那里的学生,并在后来将服务项目发展为KAP(Keystone Activities Program,鼎石活动项目),使该特殊教育学校成为全鼎石社区的定点服务对象。
将服务残障学生与学生活动相结合,不仅为残障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培养参与活动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为建设全纳教育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将少数群体学生接纳进学生集体,与其他学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形成了一种平等互助的全纳教育氛围。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正在流行的教育理念,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接受和认可。应该认识到,特殊教育除了要保障特殊群体基本的受教育权外,也要考虑教育的平等性、一致性问题:除了残障学生,也要关注辍学学生、被霸凌学生以及所谓的“差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平等接受教育,并获得全面的、个性的发展。
当然,全纳教育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随着更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实践,“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