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_投资促进
k8凯发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发电、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得以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本项目通过建设锂电池、铅蓄电池、钒流电池等实证实验区,收集电储能数据,开展关键设备、产品、系统的户外实证、实验、检测工作。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的检测对照数据支撑,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产业
k8凯发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发电、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得以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本项目通过建设锂电池、铅蓄电池、钒流电池等实证实验区,收集电储能数据,开展关键设备、产品、系统的户外实证、实验、检测工作。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的检测对照数据支撑,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项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储能技术的应用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储能是指将能量以不同形式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供给终端用户使用的技术。储能的发展为能源消纳、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开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储能市场。
就中国而言,储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大了对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力度。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众多储能电站,包括抛物线储能电站、氢能储气电站、超导储能电站等,这些储能电站在能源储存、电力负荷平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在储能产业链的完备性和市场规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储能设备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突破,储能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储能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中国储能市场的发展机会巨大。首先,中国能源消费和电力需求仍然持续增长,这为储能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随着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利用规模的扩大,储能技术在清洁能源消纳、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开拓方面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此外,中国政府对储能技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将有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储能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储能作为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能源领域的格局。虽然中国储能市场在政策和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但是未来中国储能市场发展机会巨大,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将为储能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即将突破4亿千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和应用国,同时储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开展光伏、储能主要产品户外性能实证实验测试,弥补实验室不能完全模拟户外环境的不足。主要发挥三个作用:一是揭示真实运行环境下不同材料、不同结构、不同技术产品性能,反映不同应用场景下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性能衰减、耐候性及可靠性,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行业指导,促进产品迭代升级;二是通过系统户外实证测试,分析设备匹配之间的问题,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三是提出系统效率最高、度电成本最低的最优设计方案,建立不同产品户外实证应用动态数据库,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平台重点开展高寒高纬度气候环境下光伏设备、储能产品及系统的户外实证研究,在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数据分析等各阶段开展技术交流会、方案论证会、专家咨询会,力求客观反映实证产品、实验方案在典型气候区的户外实际运行特性,与实验室数据、理论设计数据相互验证,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平台开展光伏、储能关键设备、产品、系统的户外实证、实验、检测工作,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的检验对照数据支撑。实证实验平台将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发电、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得以快速发展,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储能等关键设备、产品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验室实验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但我国乃至全球对户外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及系统实际运行的专业性、系统性研究却较少,存在已建成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无法有效评估等问题。
基于分时电价政策,储能系统在电价低谷时从电网购买低价电能,在电价高峰时放出使用,从而减少电量电费支出,同时还能够平衡电网负荷峰值,起到延缓电网线路扩容的投资的作用。同时,随着今年整个锂电产业链价格下降,带动储能系统成本走低,工商业储能经济性明显提升。 预计,2023年工商业储能总需求在2GWh左右,预计到2030年,工商业储能需求会达到26GWh上下。
立足国家光伏产业发展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光伏实证示范基地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优势,让全球的光伏、储能主流技术及产品同台对比,通过对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光伏行业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研发及开展投资效益分析等提供详实的实测数据,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和国家制定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等赋能提效。
我国正处于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阶段性跨越的过程中。国际能源署(IEA)根据VRE发电占比的不同,将电力系统灵活性(包括储能)的需求划分为6个阶段。
2022年我国风光发电量占比同比提升4.6pct至13.8%,国家能源局《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23年占比目标为15.3%;目前我国正处于IEA划分的阶段2(VRE占比约3%—13%)向阶段3(VRE占比约13%—24%)跨越的转型过程中,电力系统所受冲击或将显著提升,对于灵活性资源的投资有望明显增加。
据IEA发布的《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年我国VRE在总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25%左右;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路径研究》,预计2030年我国风光发电占比有望达22.5%;根据我们对国内各类电源发电量的预测,预计2025年国内风光发电占比有望接近20%。
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的提升对于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是非线性的。综合近年欧美对电力系统中储能容量需求的30项研究成果,可观察到储能需求随VRE比例增加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指数增长特征。
2)基荷电源装机或无法满足最大负荷缺口,是驱动储能装机规模高增的主要原因。
我们假设国内电力系统最大负荷以每年7%的增速增长,结合我们对于各类电源装机的预测,根据各类电源利用小时数的不同,假设火电保障出力80%,核电保障出力90%,水电保障出力40%,预计2025年和2030年系统冗余度缺口分别为150/618GW。
考虑到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对抽水蓄能2025及2030年的装机规划分别为62/120GW,则我们预计2025年和2030年新型储能总装机需求分别为88/498GW。
第二批风光大基地规划建设455GW,“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200GW,“十五五”时期规划建设255GW;“十四五”规划的200GW中,115GW明确了外送通道,不过仅有23GW可由存量通道满足,需新增92GW外送能力。
目前大基地部分项目已陆续开工,但外送通道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仅宁夏至湖南外送通道于2023年10月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预计有望2025年投运。
国务院发布加快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支撑性电源及外送通道;坚持规模化与分布式开发相结合,同步配置高效储能调峰装置,积极发展光热发电。特高压建设周期一般为1.5—2年,而新型储能布置灵活,有望加速建设以缓解消纳压力。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38GW/90GWh,功率同比增长88%;预计2027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99GW/257GWh,装机功率5年CAGR为37%。
电力现货市场发展提速,国内大储商业化必备条件逐渐完善。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我国首个国家级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提出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设计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与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做好衔接;推动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
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支持探索利用锂电池、储氢和飞轮储能等作为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推动新型数据中心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用能结构,助力信息通信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0年6月《关于印发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相关内容: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持续发展非化石能源。保持风电、光伏发电合理规模和发展节奏。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发展。
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
白城市东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县、乾安县接壤;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长岭县毗邻。西北与内蒙古兴安盟相连;东北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隔江相望。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总面积25685平方公里。
铁路:白城站是吉林西部最大铁路编组站。境内有四平至齐齐哈尔、长春至白城、通辽至让湖路、白城至阿尔山四条铁路贯通全市。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外运主要通道。白城至长春快速铁路使白城纳入长春2小时经济圈。
公路:白城境内有珲乌高速、嫩丹高速、图乌公路、长白公路等多条国省级公路,是吉林省内第二个高速公路环城的地级城市。
港口:大安港是吉林省最大内河港口,港区面积2.3平方公里。经过多年修建,现已建成粮、煤、木、化、杂、轮渡、低水位等7个码头,年吞吐能力100万吨,货物堆存能力400万吨,是吉、黑两省“三江水系”上现代化的港口。从大安港上航可到嫩江港,下航可通往哈尔滨、佳木斯等五个开放的港口。大安港被国务院批准为国轮外贸运输口岸,并相继获得了外贸经营权、外事审批权。大安港有吉林省最大的航运公司,船队12支,总吨位已达1.4万吨。
内陆港:位于白城市区北部,由沈阳铁路局大连沈铁港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总占地26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2.39万平方米,站台2.04万平方米,散货堆场1.8万平方米,配套设施较为完善,设计年货物到发量3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万标箱,成为吉、黑、蒙结合部规模最大的物流中心。
航空:白城长安机场是东北地区综合主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是吉林省“一主四辅”机场建设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距离白城市区16.5公里,距离工业园区仅9公里。白城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5个机站坪,可起降B737系列、A320系列机型。主要航线有:白城长安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青岛、大连等航线,构建了运行高效、便捷化的交通网络。逐步形成覆盖国内重要旅游城市的航线网络布局,将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对外开放,促进吉林西部的生态旅游开发。
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可以为项目提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白城市拥有白城师范学院、白城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大专院校,并正在积极引进白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建成后,计划每年面向全省、全国招收本科生2000人以上,4—5年后达到1万人规模。届时,可为项目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设锂电池、铅蓄电池、钒流电池等实证实验区、储能产品实证实验区、储能系统实验区、设备匹配实证实验区等。产品包括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机械储能三大类技术, 涵盖磷酸铁锂、三元锂、钛酸锂、全钒液流、超级电容、混合电容、飞轮储能等。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57000万元,利润107000万元,投资回收期7.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7%。
项目建成后可填补国内实验基地空白,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带动白城市风、光、储等新能源相关产业升级,同时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提高白城市对外合作水平,对于加快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白城洮北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0年10月10日,地处白城市区东北部,东至镇南种羊场,南至工业园区,西至白阿铁路,北至珲乌高速路绕城线与奶牛场路,是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三省交汇处,幅员面积65.6平方公里,是洮北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的经济发展平台,是全省最年轻的经济开发区。白城洮北经济开发区比较优势明显,得天独厚,在全省37个工业集中区综合评比中,洮北经济开发区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业集中区。
洮北经开区区位优势明显,得天独厚。一是地理优势。地处白城市区的东北部,顺风顺水。与白城市区紧紧相连,距离火车站和汽车客运站不足 1公里 ,距离珲乌嫩丹高速公路白城入口仅 1.5公里 ,距离在建中的白城长安机场只有 18公里 。二是土地优势。新兴工业园内85%以上土地均为国有,土地资源储备充足,发展空间很大。三是基础优势。所处位置,是白城市的传统老工业区,域内拥有发电、造纸、制药、酿酒、机械加工等众多企业,为发展工业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和底蕴。四是能源优势。近年来,洮北区致力打造全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先导区,能源优势逐年凸显,域内的热电厂、风电场以及新兴能源产业为发展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五是后发优势。洮北经开区是全省最年轻的经济开发区,开发潜力和上升空间巨大,同时,能够更好地汲取发达地区成熟的发展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洮北经开区确立了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发展动力、以发展新兴工业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两轮驱动”发展战略,规划了现代商贸园、现代物流园、生态商住园和新型工业园四个功能园区。洮北经开区将以新型工业园为龙头,着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行走机械配套及机械加工产业、新兴材料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健康医药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新兴工业体系。
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以碳中和为主攻方向,以洮北经开区为依托,整合白城工业园区内的化工园区,打造绿色新材料、绿色冶金、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大数据智能管理、绿色食品及医药健康、绿色氢能、绿色化工等七大产业园区。“十四五”期末,将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成本地消纳的清洁能源装机超500万千瓦(年供电120亿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产出规模达到200亿元的国家级碳中和示范园区,成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