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手记6】优秀的投资人必备哪些品质?

 k8凯发近半年来,我降低了看项目的频率。个人感觉,互联网创业发展到今天,有些过于浮躁了。在几次单独的短途旅行之中,我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也在转变投资的想法和做法,过去都是看别人推荐过来的项目,未来的第四期资金,可能要去找一些自己想看的东西。在市场大潮之下,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投资人,除了掌握最基本的投资规则、理解互联网文化,具备可操作性的实践系统以外,哪些才是更核心的判断标准?如何决定投资哪个领域和

  k8凯发近半年来,我降低了看项目的频率。个人感觉,互联网创业发展到今天,有些过于浮躁了。在几次单独的短途旅行之中,我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也在转变投资的想法和做法,过去都是看别人推荐过来的项目,未来的第四期资金,可能要去找一些自己想看的东西。在市场大潮之下,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投资人,除了掌握最基本的投资规则、理解互联网文化,具备可操作性的实践系统以外,哪些才是更核心的判断标准?如何决定投资哪个领域和阶段的项目?为什么总说投人比投事更靠谱?投资人是怎么看人的?

  在创业大潮的背后,互联网和VC的竞争模式也在发生变化。PC端向移动端前移,基本都到了一个瓶颈期,你能想到的方向和模式,别人也都想到了。在技术没有标志性的进步之前,即使资金再大量的涌入,也会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泡沫,结局可能类似这次股市大盘从5000点的飞流直下。面对行业的变局,需要用高度的前瞻性来选择方向。

  下一阶段我想看的,可能不再是初创期的项目,反而是那些过去两三年被人投过,但发展得不是很理想的那种,我觉得,经过了很多困难和磨砺,它们成功的几率反而增大了。当大家还在往前扎堆儿的时候,我却开始“往后跑”了。

  很多项目过了天使轮和A轮,需要的资金量开始加大,一两个亿人民币都很正常,这时很多VC觉得贵,其实对于一个好的企业来说,这个价钱是值得的,只要你对它的未来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比如拉勾网,原先我们投的时候,认为它值10亿美金,2013年和某位小有名气的投资人也聊过,他觉得规模太小,不想投。但我们觉得人很靠谱,就投了它。直到今天,拉勾创始人在和我聊天时说:拉勾做的不仅仅是招聘,而是针对个体的事业生涯,去做职业规划和职场福利,包括入职、升职、培训、福利、保障等等,围绕一个优秀的人,可以为他提供N种服务,在上千万投简历的人里,可能只给核心的几十万人提供这种服务,闭环的商业利润就很客观了。原先在招聘行业里,觉得它能成长到100亿左右,我们就挺高兴了,现在一旦打开了这层发展空间,估值可能就奔着500亿去了,并且有很高的确定性。

  从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我们还有小型的基金,初创期的项目也会继续投,但整体会往后期走,因为到了相应的阶段,VC要和创业者一起承担,更大的空间需要打开。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创业明显已经过热了,尤其是连总理都支持大众创新。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跟风,可能大家都去投天使轮,我们则把自己的精力向后延展,看看那些已经初步做起来的企业,未来还有哪些成长的可能性。我们的任务,一方面是帮助他们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是和创业者共同分析形势,应对可能产生的泡沫。

  比如,共享经济我觉得还有待开发,因为在这种平台化的服务之下,每个人的价值都能最大化,每个人都可以是“小众的英雄”。我之前看过一个叫“赞赏”的项目,印象很深刻,它试图创新地解决文学创作和出版发布的问题,节省了原本复杂的中间环节,并且在内容产生之前就帮助它找到目标读者,我觉得价值有待挖掘,但之前并没有投它。

  当然,不论哪个阶段的项目,说到底还是投“人”(创始人、团队)。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以及他能不能成功,可能还真需要点儿“独到的眼光”,会有些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在里头。比如,看一个人的气质,如果他能征服我,按照同理心,征服其他人的可能性也很大,包括比他自己优秀的人。气质会通过一些微小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达出来,也不排除“颜值”,说“面相”可能更准确些,关键是看个人是否有魅力。

  有时候一大笔投资,可能一次谈话就决定了;相反有的一小笔钱,见了好几回也没成——有的1300万美金见一回就给他了,有的1300万人民币还得琢磨好几回!所以,当投资人这件事其实还挺具象的。概括的说,是具有高度的洞察人性的能力,具体表现可能就是从创业者身上捕捉不易察觉的闪光点。

  最近在看深圳的“嘟嘟巴士”,是个潮汕小伙子做的,见面的时候我们都没聊业务,因为这些已经是最基本的共识,推荐他过来的人也考察过了。我就跟他聊工作经历,在腾讯、阿里做过什么;和现在的合作伙伴们是怎么认识的;还聊了聊潮汕地区的生活和文化,比如潮汕人怎么喝茶,怎么看生意,怎么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题中,我会看他如何反应和应答,是最能流露人的本性的。这个小伙子就说,他从大学就干拼车,到寒暑假的时候,好多同学都要运东西去火车站,他就租车帮人家送,现在的合作伙伴也是之前一起干拼车的同学。

  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你能辨别他是否具有做生意的本能,不是每个人都会卖酱油的。从这些人在大学或者更小时候的表现,就会发现他是不是把握住了生意的核心。还有一点,就是看他能不能组织起一批人,以及组织起来后如何分配。

  所以为什么有种说法,小时候的“孩子王”,长大比较容易有成绩。因为如果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会说服别人跟着你干,那时没钱也没利益,完全是靠人格魅力打动别人。还有,会玩儿的孩子比较有未来。美国有个心理学家说过,人生的三个支点是爱、工作和玩耍,人的终身乐趣和单纯的幸福感很多是在儿童时期培养起来的,而成长平衡的人,以后在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业时,没有过多能够干扰他的欲望和杂念。

  看人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对于同一个项目,我们的合伙人有赞成票,也有反对票,他们也有各自的判断方式。对我来说,从跟一个人的对话中,我观察三个层面:第一,思想上是否有创造力,决定了你能否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然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有没有学习的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问题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第三,组织社会资源的能力,一个人再强大也取代不了团队的配合。

  如果一定要用语言去描述,可能就是以上三点,但其实有时候不如一个直觉。所谓智慧,就是理性的直觉,是你经过深入的思考之后,把思考变成了你的直觉,人的潜意识有时候非常准确,可能会超过逻辑思维的判断。直觉也能在很多时候拯救你,比如股市危机、互联网泡沫,如果等你事无巨细的考虑完,可能机会早已失去,而直觉可以帮你直达结果。

  我喜欢做投资,就是因为不断有新东西需要去思考,需要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和直觉判断,然后通过时间,验证自己的前瞻性以及对人性的观察,投资的乐趣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