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
习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的重要讲话,为学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征程中发挥自身力量,努力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3月18日,习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以下简称“湖南一师”)考察,了解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求学工作和学校发展沿革、教学特色等情况,强调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要求把湖南一师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并
习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的重要讲话,为学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征程中发挥自身力量,努力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3月18日,习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以下简称“湖南一师”)考察,了解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求学工作和学校发展沿革、教学特色等情况,强调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要求把湖南一师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并对学校、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习的重要讲话,为学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征程中发挥自身力量,努力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度重视教育,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为谱写新时代学校工作崭新篇章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荀子·大略》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人才荟萃,这与我国历来重视教育密不可分。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近代,一批仁人志士逐渐意识到,国家要图强图治,必须办好教育、培养人才、讲求实学,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由此发轫。
湖南一师,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更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之一。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何叔衡等,教育家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等都曾在此求学或工作。曾在此求学、工作过8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后,为湖南一师亲笔题写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湖南一师等代表性学校的红色校史,凝聚着中国敬教劝学、兴贤育才的奋进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把改造和发展教育事业放在新中国建设的首位,于1957年2月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发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强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并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深刻揭示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定位更加凸显。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纵观人类文明史,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把教育视为对未来的“战略投资”和持久繁荣的根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2023年5月29日,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今天,教育影响着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在湖南一师考察时,习指出,学校要立德k8凯发官网树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构建了一套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德性成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立德树人要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习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高校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在湖南一师考察时,习强调,教师要当好大先生。教育是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涉及的内外部因素众多,但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变量。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这一职业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在于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做“好老师”。古语有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习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看望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时,习对教师提出了做学生“引路人”的要求。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一大批“好老师”、“引路人”,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当大先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习曾多次强调大先生的标准,大先生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要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大学之为大,关键在于启人以大智,使人成为栋梁之材;先生之为大,关键在于学问之深、品德之高、格局之大。迈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这迫切需要广大教师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师若为大先生,就要善当“小学生”。《礼记·学记》有言:“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相辅相成,“大”与“小”辩证统一。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大先生不仅在于教什么、如何教,也在于学什么、如何学。有信仰的人才能讲好信仰,有大爱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大爱的学生。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践行教育家精神。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入凝练、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只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中国才能不断涌现一批批大先生,立德树人的效果才能不断增强,教育强国才有坚实的根基,民族复兴的脚步才会更加铿锵有力。
(作者单位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代玉启系该院副院长、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社会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机制研究”[2023JDSZKZ0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