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这个重要日子!

 编者按:今天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湘潭日报特推出以下专访,全面介绍我市近年来坚持“两个最严格”不动摇,严守良田沃土,护好发展命脉,在强化用地服务保障、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改革、办好民生实事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敬请关

  编者按:今天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湘潭日报特推出以下专访,全面介绍我市近年来坚持“两个最严格”不动摇,严守良田沃土,护好发展命脉,在强化用地服务保障、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改革、办好民生实事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敬请关注。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涉及民生。习多次强调,必须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毫不动摇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围绕“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这一主题,记者采访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峰。

  记者:土地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新形势下,我市如何强化用地服务保障支持经济以进促稳?

  王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紧扣建设用地这一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通过“亩均论英雄”“工业上楼”和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专项行动等系列举措,切实解放思想,在优化供给方式、深挖存量潜力、精准精细管理等方面深耕细作,推动全市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由“增量”向“存量”转变,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开展“工作项目化”改革,实行“工作专班+科室负责制”,进一步优化土地要素供给、审批、服务、监管流程。成立园区规划办公室,实现园区产业项目审批闭环管理,为企业项目提供标准化“一站式”服务,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广“增存整合供地”“腾笼换鸟”等土地供应新模式,政企合作将一批“沉睡”的闲置土地、低效用地作为新进产业用地,将盘活存量作为用地要素的主要保障手段。提出用地保障质效提升一揽子意见,从强化规划管制、服务园区产业发展、保障用地报批前期征拆和资金、优化重大项目会商调度机制、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增违挂钩”“增减挂钩”等方面,制定具体举措,明确各单位共同责任,合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

  湘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发布。(资料图 记者 杨阳 摄)

  记者: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地方空间发展的指南和蓝图。在规划引领方面,我市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如何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王峰:我市在《湘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编制中,充分把握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红色文旅发展等重大机遇,统筹划定农业、生态、城镇三大空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空间保障。2023年12月,我市《总规》获得省人民政府批复,标志着我市正式进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与实施的新时期。

  k8凯发

  在《总规》的引领下,我局广泛开展规划成果宣传和运用,引导各级各部门和社会树立“规划即法”的思想认识,建立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精心编制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围绕湘江主轴,串联兴隆湖、仰天湖、黄家湾、万楼等滨江重点片区,紧扣产城融合、低空经济发展、滨江建设、交通组织等关键,构建“一轴三廊十一片”的总体格局。精准开展详细规划,组织编制长株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5个专业示范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产业园区集约高效发展;牵头编制《韶山经典红色名片规划》,全力推进“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工作。有序推进乡镇、村规划编制提升,实现乡村地区用途管制和建设管控依据全覆盖;开展“送图下乡”,帮助镇村干部和村民直观地了解和识别“家底”,既精准落实上位规划约束控制性指标,又充分激发和释放乡村优势资源潜力,推进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记者:在城乡发展建设中,不可避免占用耕地。我市要如何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妥善解决“保”“用”相争的矛盾?

  王峰: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牢守全市193.03万亩耕地和171.3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用途管制减少用量,编制《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实施“一张图”管控,将保护耕地作为建设活动的前置要求,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如,雨湖区莲城仙女山泉饮用水厂项目,历经四次调整选址,实现耕地“零占用”;G240公路等4个线性工程,通过多方案比选反复论证优化选址,减少占用耕地163亩。二是严格占补平衡牢守总量。坚持“以补定占”,稳妥有序开展耕地恢复,将各县(市)区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的规模上限,坚决做到绝不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三是坚决遏制违法严控减量。采取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管”、田长巡田“实地查”、公众参与“随手拍”,构建全时段、立体式“天空地网”监测体系,着力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四是持续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因地制宜开展“耕地下山”“林果上山”,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实现耕地集中连片;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将“粮田”变“良田”。

  吉利LCV项目通过“增存整合供地”方式盘活244亩闲置土地和6.75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图为生产车间。(资料图 记者 杨阳 摄)

  记者:当前,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自然资源系列改革试点工作正大力推进。我市如何先行先试,将政策红利化为发展动力?

  王峰:2023年9月,我市成功入选全国43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之一,获得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同等的先行先试权限,为促进城乡内涵式、集约型、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政策机制体系建设和具体项目实施形成典型经验这两个重点,牵头制定《湘潭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配套的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等系列“土地新政”,市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和企业座谈会,确保试点政策红利落到实处。具体项目实施方面,湘潭经开区积极运用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工具包”,通过“增存整合供地”方式,引入吉利新能源LCV商用车项目,盘活园区闲置土地244亩、闲置厂房6.75万平方米;将京顺达110亩低效空闲地“腾笼换鸟”,开发建设6栋高标准厂房用于承接中小微企业,投产后预计年上缴税收3000万元以上,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程度大幅提升。岳塘区华都酒店历史遗留项目纳入再开发试点实施计划后,通过多项试点政策和法规的综合突破性利用,打通用地规划手续办理的合法性通道,创新“租赁使用权登记”“入股、联营按份共有”等登记方式破解“难”;拆除重建和提质改造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交通组织、消除安全隐患。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增加社会投资1.25亿元,增加就业人员120名,实现年产值1亿元,促进城区商业业态进一步丰富,推动经济和社会效益双升。

  此外,我市还在湘潭县开展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累计入市6宗土地58.62亩,土地入市直接增加农民集体收益175.4万元,带动产业投资规模1.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获评全国典型示范案例。今年以来,湘潭县已有14家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达成意向,今年预计可完成入市土地10宗以上。

  记者: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支撑各行各业,联系千家万户。在办理民生实事方面,我市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峰: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在促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答卷。打造“湘登记·暖民心”不动产登记品牌。全面实现新建房地产项目“交房即交证”,全市累计56个项目2.7万户享受政策红利;“一案一策”化解7万余户历史遗留“难”问题;全力保交楼稳民生,29个风险楼盘5300余户实现交房与领证零时差、零等待的“无缝衔接”;不动产业务“跨省通办”“登记+水电气同步过户”等创新改革稳步推进,让不动产服务既有速度也有温度。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堤坝。从4月1日起,开展汛期地灾防治全员值班值守,盯紧看牢重点时段、重大隐患和重点地区,切实做好汛期雨季“三查”和群测群防,联合气象部门开展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推动地质灾害精细化预警预报。截至6月24日,我市经历强降雨9轮,发布预警信息15期,紧急转移避险130人。全市资规系统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取了人民群众的“平安指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